青春是人生的春节回眸半个世纪
2023/4/29 来源:不详1、回到50年前
50年前的年我20岁,无聊中学拉小提琴。我 次请一位曾经当过铁道文工团指挥的先生为我纠正姿势,当时做老师是不肯收学生任何东西的。后来这位老师无法招架越来越多的学生,只能一概都不教了。姿势是很重要的,正确的姿势是实现理想演奏的前提。在老师以外,其次是教材。当时书店里没有任何五线谱,有的人甚至用钢琴去换钢琴谱。有人设法从香港买来了《霍曼》和《开塞》,我记得是6元。我既没有钢琴、又没有香港购买的办法,只能手写抄谱。那时因为革命样板戏中需要西洋乐器伴奏的缘故,在音乐书店可以买到空白的五线谱本,封面图案是红色背景上的一把小提琴,我在五线谱上画上了一个个小蝌蚪。拉琴的时间倒是有的,问题是初学时发声难听,于是用上了弱音器。我坚持每天拉琴,左手的四个手指头上都有了老茧,开塞36首练习曲是每天的功课。
2、历史上的老三届
上世纪有名的“老三届”学生就是指年、年、年毕业的高中、初中生。其中66届和67届是在年12月20日以前分配工作的,而68届是12月20日以后分配的,这一天就是天壤之别了。
年12月20日晚上,全国广播了毛泽东的 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人,把知识青年送到农村去,来一个动员。农村的同志也应当欢迎他们去。”这个指示一共执行了10年,可以说涉及到中国城市的每一个家庭,10年后的情况后面再提。
66届和67届的学生分配是“根据情况”暗箱操作的。去处是“四个面向”即“面向工矿、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疆”。“工矿”还有“外工”和“内工”之分,“外工”是指外地的工厂。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上海工厂工作的,那么就要去农村了,有的兄弟姐妹相互谦让很感人。这两届学生去的农村绝大部分都是国营农场,有很少的学生去“投亲插队入户”,就是去有亲属的地方当农民,但是如果当地农村收成好,则当地也不希望增加人。以后知识青年返城的时候,投亲插队的就难于回城了,有不少是采取顶替父母退休而进入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的。如果与当地人结婚就更难回城了,也有离婚后回城的。68届的学生就无缘工厂和上海的国营农场了,全部去农村插队落户或者是边疆的军垦农场,生活和工作都非常辛苦。上海68届多数去了云南军垦农场。在年2月鸡年春节电视节目中,我看到一个动人故事,一位黑龙江姑娘信守诺言、一直等着返城的上海知识青年完婚。上海青年起先辜负了姑娘,不过当他在许久以后知道情况后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他一再对姑娘说:“你怎么这样傻呀!”这是那个时代伟大的爱情故事。在那个年代,城市户口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户口就没有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在年的夏天,街上出现了穿工厂工作服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幸运儿,而其中属于仪表局的则更是幸运中的幸运,谁知道到20世纪90年代的仪表局几乎是全行业亏损,直到20世纪末才改观,这是后话不提。
3、50年前的工资和物价
那时进工厂如果学技术当学徒是每月18元工资,如果是没有技术的熟练工则是30元5毛,半年后转正为36元。36元的月工资经历了许多年份,当时有“36元万岁”之称。如果是分到航道局之类需要船上生活的,则另外有津贴,加起来可以达到56元,所以是收入 的。在工厂福利方面,有“大劳保”和“小劳保”之分,“大劳保”是本人医药费全部报销外还可以负担一个直系亲属报销一半医药费,而“小劳保”只是本人享受医药费报销。我偶尔抽抽烟,当时 的牡丹牌(上海人称为“红壳子”)是四毛九分一包;中档的大前门是三毛五分一包;飞马牌是二毛八分一包;勇士牌好象是一毛一分一包; 的生产牌是八分一包。凤凰牌是新产品,旁边的人能够闻到一股话梅味。当时的上海牌手表全钢是元,半钢是80元,一只手表相当4个月的工资。那时的“三大件”是指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一年的纺织工业出现了名叫“的确凉”的衣料,其实是棉涤,全身的面涤服装加上手表就是 的打扮了。
一天,我们在开会时听到了上级精神的传达,其中有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秀珍的讲话,她说现在有的青年人办婚事太浪费,一桌婚宴居然要高达23元。这是一个记录,说明那时上海宾馆里宴席的 标准,平均一个人是2.3元,现在饭店里用餐每位元已经很普通,前后相差是一百倍。
这是一个经济上基本平等的时代,工资高2块是了不起的拔尖。一直到许多年以后,曾任全国人大主席、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邦国家里还没有卫生设备,被称为“拎马桶市长”。
我开始写诗,那时已经取消了稿费制度,人们写作完全是为了兴趣和自我实现,这在现在也是不易做到的。在如今贫富悬殊的现状下,我们对那个时代有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中国历来主张“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悬殊的问题不解决就是一把悬在国家头上的利剑。上海民主党派民建在年7月里向市人大提出了国有企业里经营者和职工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是正确的。其实,国家国资委对此都是有规定的,问题出在执行上。
4、上山下乡的故事
我很幸运,就是在年12月20日,我作为67届高中生去了分配在属于上海市宝山县、而地处长江口的长兴岛上的前卫农场三场果园。当天晚上,当大家听到“毛主席 指示”而得知自己是 一批国营农场分配时,简直要三呼万岁了。
农场的工资是18元,这就是工农差别所在了。我们的三场原来是华东机关事务管理局办的,是机关干部下放劳动的地方,那时有华东 任保卫科长、华东交际处处长等。我们后来才知道现有的干部中犯“生活错误”(特指男女两性关系)的比较多。
年的学生工作分配为所有的知识青年上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生动一课,你曾经很出名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最要紧的还是你现在的经济地位,当你在为基本的生计忙碌的时候,以前的权力和名气也一文不值;无论是黑格尔、贝多芬还是莎士比亚再现,你都将失去兴趣;当你还在为挣钱发愁甚至还没有解决饥饿问题的时候,甚至连爱情也会黯然失色。但是,上海青年过于讲究实惠的庸俗也许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我身为上海人,当时也对那些只关心自己利益、不过问政治、艺术的大多数上海青年相当鄙视。
年元旦来临了,我们刚到农场10天的同学们纷纷迫不及待地乘车到长兴岛凤凰镇码头去坐船回上海吴淞码头回家度假了。凤凰镇的白切羊肉很好,大约是一块九毛一斤吧,我买了一斤去孝顺父母。
这一年我们的出版社不知何故新版了赫皙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旧译名为《天演论》),我马上买了一本仔细看了起来。这本书的封面是黄颜色的,文章序言的篇幅超过了正文,作者把之比喻为是屋子前的大庭园。我至今还纳闷,为什么当时要出版宣传“适者生存”的书。后来我知道美国的学校是把《圣经》和《进化论》都作为“未经证实的科学”来教授的。
“上山下乡”使千千万万的青年得到了锻炼,但是锻炼的过程是艰难的,其悲剧的色彩超过喜剧色彩。我是幸运的,作为67届高中毕业生,我到的这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比起绝大多数“上山下乡”的学生来说简直是 ,由于地处长江入东海之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形成得天独厚的小气候,这里既有北国风光的乔木,又有南国风味的花草,春耕时会有美丽的春耕鸟飞临;夏天有野鸽子和青蛙的合唱;秋天有色彩斑烂的大蝴蝶;冬天有体形丰满的鸟雀跳舞。一年天中,几乎没有不开花的日子。居室前有密密的美人蕉,居室后有各种颜色的香水月季。在工具间边,甚至还有一株罂粟花。
再看果园,这里有桃、梨、苹果、橘子、金桔、枣、各种瓜果、葡萄。花和果轮番登场,桃花的艳红、梨花的洁白、苹果花的淡雅、橘子和金桔花的香气,使人毫不怀疑置身于世外桃源。每种水果都有十多种品种,在口味和果形上都有着细微的差异,这样的口福实在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我们被告知,农场是每年亏本的,更加奇怪的是,如果我们整天坐吃,亏本还少些,而生产越扩大,亏本就越厉害。其实也是正常的,因为扩大生产需要投入。在我们离开农场后几年,长兴岛出产橘子已经闻名了。36年后,长兴岛在年7月被确定为造船基地,上海的大船厂已经迁了过去。
有时,河道不知为什么会发生倒灌,果园里可以去拾鲜活蹦跳的鲫鱼,有人在小河里经常摸虾生吃。到了夜晚,带上手电就可以捕野鸽子,在光照下,它们是一概不动的,它们最喜欢躲在竹林里“咕噜噜”地唱歌。还可以在肥沃的田里挑野荠菜和蘑菇,烧的汤很鲜。
我们休息时在寝室里朗读莎士比亚和《古文观止》、《菜根谭》,谈今论古,甚为逍遥。我们盼望下雨,因为雨天一般不出工。
5、专注的锻炼
我开始在果树中对树拉琴,有一张的黑白照片居然留了下来。那是我35年前在长兴岛前卫农场果园拉小提琴的情景,拍摄者现在是我国的漫画家戴逸如,用的相机是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柯达产品。有的时候到比较空敞的工具间拉琴,声音就觉得很大,因此而自得其乐。夜里在灭虫的黑光灯下拉琴,别有一番风味。有一次很浪漫地请假到海边去,我拉琴,有一位朋友作画,应该承认他画的水平比我拉琴的水平高得多。我和周忠惠、戴逸如在农场的同一个宿舍中,后来周忠惠要我当小提琴启蒙老师,我就大言不惭地当起了老师。周忠惠后来是普华永道的合伙人,是中国证监会 届25名发审委成员之一。他当时也喜欢文学和音乐。我在这样的舞台上拉小提琴真是太幸福了,尤其是晚上天黑时,诱杀虫子的黑光灯打开后,舞台气氛更是绝妙。我拉起《梁祝》,我想俞丽娜、西琦崇子和吕思清都会羡慕的。列宁曾经说,他有一个遗憾是没有学会拉小提琴。爱因斯坦也喜欢拉小提琴。作品中的福尔摩斯也喜欢拉小提琴。我拉小提琴,其实小提琴也在拉我上进。我觉人生犹如一把小提琴,最细的E弦好比少年,声音尖刻而刺激;其次的A弦如青年,激扬又华丽;再次的D弦如中年,成熟而稳重; 的G弦如老年,雄厚又有力。少年诚可贵,青年价更高,中年不自卑,老年不可抛。歌德说,人生过了80岁,其中就有一半人是天才了。使用弱音器犹如我钦佩的风格,低调而不张扬。但是你一旦去掉弱音器,你会对自己拉出的声音而自豪。琴弓是鞭子,鞭策着我的人生进程。小提琴一天不拉自己知道,两天不拉同行知道,三天不拉听者也知道。人生一天虚度自己知道,两天虚度同事知道,三天虚度连关心你的他人也都知道。我觉得小提琴练习曲《开塞》 课奔放而激进,展示的主题是希望和努力;第二课平和与刚强,主题是等待和不屈,这些不正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吗。
学习拉小提琴是我青年时代的回忆之一,回想当时自己是非常投入地学拉小提琴的。如今欣赏音乐作品是举手之劳就能办到的,而在我青年时代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因此自己拉琴确实也是自我欣赏。我曾经用手抄方式抄下了《开塞》36课和《克罗最尔》的部分练习曲,当年的乐谱很少,都靠人手抄。我很庆幸农场的广播员也是喜欢音乐的,潘寅林的小提琴独奏曲是经常播放的节目,放得最多的是《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和《金色的炉台》,都是歌曲的改编曲,前者是歌颂针灸治愈聋哑人,后者是抒发钢铁工人情怀的。比较而言,《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好听些,中间也有华采乐段。在难得的电视转播音乐会时,有几十个人在一台上海牌黑白电视机前观看。每当有潘寅林出场时,我会盯住屏幕,看他举起琴弓的一刹那,看他潇洒的动作。后来,在年5月2日,潘寅林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小提琴独奏专场演出,这是他放弃悉尼的澳大利亚歌舞剧院乐团首名华人首席提琴手身份,再次出任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兼独奏后的首场演出。潘寅林除了演奏福瑞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外,还演奏了《洪湖随想曲》等中国曲目,岁月不饶人,他的形象和我心中的记忆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6、50年前的中国文艺
年里的一天,在北京的中央乐团团长、指挥李德伦给在长兴岛的农场知青——我,写了一封回信。当时,全中国能够播放的西方纯音乐形式的乐曲只有一首,那就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由李德伦指挥,殷承宗钢琴独奏,原曲改编自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片段。当时,西方乐评人士认为,《黄河》是一首“可怕意境”的协奏曲,时到如今,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合碟是全球销量最多的中国音乐作品。那年,我给李德伦写了一封信,我认为《黄河》是反映苦难的中国的挣扎和反抗,应该再创作一首《长江》来作为它的姐妹篇,来反映中国的激情和崛起。我构思了四个乐章,撰写了四个乐章的文字提示。李德伦的回信是一页,字迹也好象很厚道,他感谢我关心音乐事业,但是没有就《长江》的建议给我任何答复。若干年后,我才知道他当时正在受江青的批评。
李德伦生于年6月6日,故于年10月19日,他是把交响乐带到中国的本土“传教士”。在李德伦墓志铭的下方刻有低音谱表和全分休止符,表明了他在世时低调处世的风格和已经停止指挥、长眠于世的现况。李德伦的墓在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的清西陵。我把李德伦的信从长兴岛的水果园带到复兴岛的水产基地渔轮厂,后来调到市水产局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了。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看到中国的纯音乐在《黄河》以后的新发展,如果演奏和世界接轨的音乐,还是以前的《春节序曲》等作品。还好我们有当代的创新音乐家美籍华人谭盾,谭盾调动各种手段来创造多媒体音乐,他的乐器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连水也成为了乐器。有许多人对谭盾的另类举动加以抨击,觉得传统音乐受到了挑战。其实,所有的传统东西何尝都不是从创新而来的呢。就拿最传统的小提琴来说,最初出现的样子不是也很奇怪吗?现在我们看惯了,觉得提琴是天经地义的乐器,我记得发明小提琴的人是在尼罗河畔散步时踏到了空龟壳,龟壳发出的声响启发了制作提琴的灵感。 个吃蟹的人是可尊敬的。时代在前进,创新在继续,没有创新何来发展和突破呢。后来我看央视采访谭盾的直播,当一名音乐人抨击谭盾时,谭盾说与他不在一个水平上,并且拂袖而去,因此受到一些人的非难。我是同情和理解谭盾的,我认为他说的“不在一个水平上”实际上是指不在一个思考平台上,决没有贬低对方的意思。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舞台上一共是8台戏,人们说是“8亿人民8台戏”,它们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主人公杨子荣,内容是东北剿匪,标志曲为《打虎上山》)、现代京剧《红灯记》(主人公李玉和、李铁梅,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标志曲为《都有一过颗洪亮的心》)、现代京剧《沙家浜》(主人公阿庆嫂、沙奶奶,内容是抗日,标志曲为《智斗》)、现代京剧《海港》(主人公为党支部书记,内容是“防修反修”)、现代京剧《龙江颂》(主人公为党支部书记江水英,内容是集体主义和大局精神)、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主人公是琼花和洪常青,内容是妇女解放和武装斗争)、芭蕾舞剧《白毛女》(主人公杨白劳、喜儿、大春,内容是农村革命)、钢琴协奏曲《黄河》(根据洗星海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改编),后来还有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内容是 中“抗美援朝”)、交响音乐《沙家浜》(用交响音乐为京剧伴奏,洋为中用)。当时的文艺创作理论是“三突出”,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7、农场生活纪实
要比较36年前后的青年文化生活,很难。当时果园有“汪兄赵某戴博士、周公皮蛋吊死鬼(沪语“居”音)”之称,汪兄是汪志华,一派学究相,人称“精通天文地理,融通八国文字”,这是开玩笑,但是他当时学习法文是事实。赵某是我。戴博士是戴逸如,他坚持每天画画,后来上调到航道局,从画连环画开始进入了出版局,后在《新民晚报》任副刊编辑,出过画集。周公即周忠惠是生梨组组长兼植保员,当时对米丘林尚有感情,对会计一窍不通。周也喜欢文学和音乐,当时他向我要了我写的一些诗,拿去在床上大声朗读,并大加赞赏。我当时把诗作抄在本子上,现在记得写过《我登上这高高的窑顶》、《海边的琴音》等,但是这个本子已经不知去向。我在初中时候还用俄文写过十四行诗,这是当时看莎士比亚等作品时的影响。后来周上调到建工局混凝土制品一厂,高考恢复时考入财经大学学习会计,以后出国深造回来在普华-大华会计事务所任普华永道合伙人,后来是中国证监会 届发审会25个委会之一。皮蛋是生梨组长;吊死鬼叫陈胜,他是年到农场的青年,画画也不错。农场女青年的绰号以食物名称居多,有“芋艿”、“萝卜”、“大饼”等。
果园分成苹果组、生梨组、桃子组、橘子组。艳红的桃花是每年4月初最早开的,接下来是淡红的苹果花和洁白的梨花, 开的是又白又小的桔子花。早桃品种如白玉林、黄玉林是7月上市,黄玉林桃的肉也是黄色的,晚桃如玉露、白花、红花等8月上市,白花桃和红花桃都是很大的;苹果9月起成熟,最早的品种是祝光,以后有红蕉、黄蕉、青蕉、甜蕉等成熟;梨子的早熟品种如卜多青、20世纪也是9月起成熟,最晚熟的晚樟1只有近2斤大,皮是毛糙的,但是皮很薄,削皮后是果肉白、水份多。还有一种大梨名叫开妃,形状如灯泡,略带酸有点话梅的味道。
我们比较重的工作是打药水。在最热的中午,穿了长袖长裤在叶多而密不透风的桃树林中打药水,很快就会全身都湿透。为桃树打的药水叫“乐果”;为葡萄打的药水叫“波尔多液”,用 铜和石灰配制而成的蓝色液体。我们果园与养猪场和养鸡场为邻,把猪粪和鸡粉用小推车运到果园应该是美差,因为回程的空车很省力。冬天我们去帮忙开河,在结冰的河床里,我们打着赤脚,忙到出汗。每次吃点心的时候也就是休息的时候,但是我总觉得送点心的时间来得太晚。那时我每天吃1斤3两,每天早餐5两,1两粥和两个2两的馒头;午餐是4两米饭;晚餐也是4两米饭,现在想想简直是饭桶。但是有一次我和戴逸如共同打破了自己的记录,每人一顿吃1斤米饭,是很香的新收的大米,可以不用菜吃下去。以后知道这个记录根本算不了什么,蔬菜队里一位女同胞一顿吃了1斤7两,以后大家就叫她1斤7两了。
我被挑选为果园的值班人员,从每年6月15日到11月20日担任专职值班。我们4个值班人员住在果园中间的一间小屋里,备有防身长矛。我们果园的四周环水,一次,有一个偷水果的人被我们发觉后游水逃走,把装有偷得水果的麻袋扔在河里。
冬天,在稻草上晒太阳简直是 ,有一种高贵的香气在周围,现在我们新晒太阳的被子稍微有点相近的气息,我想以后或许会有钻石五星级酒店能够提供这样高水平的服务,在草堆上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比酒店里举行学术研讨会高雅得多了。
青春,人生的春节。
(本文所附拍摄于年的照片,在天际线可以看到教堂和联谊大厦两个屋顶,现在两个屋顶旁边是国人皆知的陆家嘴“厨房三件套”超高层建筑。照片中教堂屋顶是年建立的美国圣公会天恩堂,屋顶的十字架在年被拆除;另一个屋顶是年落成的上海联谊大厦,是 幢玻璃幕墙建筑,我在10年前退休离开24楼的办公室。)
(节选自赵焕焱《回眸半个世纪》)
华美顾问集团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大型酒店集团总部17年多研究经历,酒店咨询企业9年多研究经历。荣获年6月13日首届《价值中国》“ 影响力百强专家”、年12月4日中国酒店业改革开放30年纪念大会“影响中国酒店一百人”、年9月20日中国酒店及商用厨具行业大会“终身成就奖”、年11月4日CHTA全球年会“特别突出贡献奖(SpecialOutstandingContributionAward)”、年4月23日“中国酒店卓越贡献金龙奖”。
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西酒店管理学会首席顾问专家、中国智慧酒店联盟理事长、四川省智慧酒店联盟名誉理事长、上海乐游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战略顾问等。
昔喜览群书,今专注旅游;实事求是讲真话,做没有人做的事;追求长期价值,确保每篇质量;从传递知识到创造知识,从知识到智识,化智识为方法;与人为善,以人为师,与世无争;一以贯之,以终为始,始终如一。
其中,年3次、年4次、年9次、年16次、年21次、年25次、年25次、年32次、年24次、年20次、年至2月1日4次。
其中,年1篇、年28篇、年9篇、年33篇、年17篇、年34篇、年47篇、年39篇、年34篇、年45篇、年54篇、年82篇、年88篇、年篇、年至2月9日24篇。
其中,年8次、年18次、年11次、年42次、年50次、年82次、年次、年次、年次、年次、年次、年次、年至2月8日27次。
(拍摄于年的照片,在天际线可以看到教堂和联谊大厦两个屋顶,现在两个屋顶旁边是国人皆知的陆家嘴“厨房三件套”超高层建筑。照片中教堂屋顶是年建立的美国圣公会天恩堂,屋顶的十字架在年被拆除;另一个屋顶是年落成的上海联谊大厦,是 幢玻璃幕墙建筑,我在10年前退休离开24楼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