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山色晴方好
2025/4/1 来源:不详过了桥,便是上方山森林公园,园内风景如画,胜迹遍地,被誉为“吴中胜境”,是一个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取胜的天然公园。92年由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特定季节都会举行百花节,花类繁多,引人入胜。这里要买票入内,森林公园40元,如加动物园则80元。不由又想起西湖的好,湖边不要门票。不看动物只游山,买了40元的门票。山花的确烂漫。这是盛开的红杜鹃,平时少见的复瓣和鲜红色。我的嗡嗡,《不负春光》(已改):桃李纷纷花零落,春来春去亦匆匆,忽闻杜鹃啼春晓,云霞朵朵焕颜容。艳丽的菊花桃。我的嗡嗡,《不负春光》(已改):粉菊串串红,娇艳比彩虹,树树灿似霞,不像人间画。拐过“乾隆御道”标志处,有一梅圃。梅圃主要展示苏派梅桩盆景技艺,现属设在公园内的苏州植物园。江南人爱梅,多植梅树。范成大隐居石湖后,不仅植梅、赏梅,还著有《梅谱》传世。每当冬日,梅开雪飘,游人踏雪探梅,别有一番冬日的高古情趣。联曰:香浓玉雪三生梦,诗醉田园一代风。内有雪香亭、望梅轩、瑞华轩、玲珑馆、醉石山房、梅隐堂、爬山廊等仿古建筑,山水相映,亭廊交辉,古韵典雅,实在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这是主厅堂梅隐堂,别致的三角顶上饰有飞鸟雕花,是“喜上梅梢”吗?再辅以花窗、屏风、盆景,真真是清新雅致、独出心裁。不是梅花季,门窗紧闭。读读对联吧,哪国建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廊柱上几乎都有对联。梅韵堪醉山有名篇,溪声不栏鸟邀友朋。梅桩盆景。粉墙黛瓦,竹围篱笆,外加树桩盆景,还有更美的意境吗?整个园子,春意盎然。门口不远处的假山叠石,横山叠翠,浑然天成,宛若一副山水画卷。出来到风车广场,满地盛开的郁金香。花叠彩浪,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山坡上也是花开烂漫,遮不住一山春色。“山花烂漫百花节”并非浪得虚名。据说,公园面积公顷,林木覆盖率95%以上,植物种类繁多。早春三月,上方山中部山岭间群树吐翠,各色鲜花渐次开放,迎来江南百花节。其中樱花树是最主要的花木之一,千朵万朵缀满枝头,白如云海、粉如绸缎,蔚为壮观。不过实在比不上杭州太子湾,更不用说无锡鼋头渚了。走走皇帝的道。乾隆六下江南,六次浏览上方山,山间留有乾隆御道。御道专为乾隆上山而铺筑,自乾隆行宫遗址起蜿蜒至郊台,再沿岭直上上方山。御道全长约一千米,由石片呈佛珠状排列筑成,宽约一米,每隔十米左右就嵌有古朴的吉祥图案,如麒麟、蝙蝠、双钱、宝瓶等。据传此道为乾隆南巡至上方山时三天赶筑而成,但到今天还保持完好。御道细长平展,延伸在挺拔的杉林中。走在幽静的林间御道上,十分的惬意。沿着御道慢慢往上走,古朴的石子路仿佛透着浓浓的历史气息,讲述着乾隆游山的故事。道路两侧的树木虽不粗壮,但密度较高,枝叶繁茂,生气勃勃,郁郁葱葱,除了没有间或遇上的潺潺溪水和茶园,不然真有点九溪十八涧的韵味。由御道至郊台山,现在是年由日本妙香园株式会社投资新建的中日和平园,山顶上有一尊金光闪闪的大佛,那里曾经是吴越古战场。春秋时期吴王郊祀祭天的郊台就在在金光大佛附近。可是,粗心的我们被指示牌标着的桃花源吸引,一路下山,大失所望。找了半天,只有几株小得可怜的桃树。跑过这里,浓烈的臭味让我差点连隔夜饭都吐出来。旁边天真的孩子还在拉草喟它。亏他还有心思拍照,“看,照片上拍出来多好!”可我写到此地还一阵难受。这就是“桃花源”吗?从这缆车道再上山,道中没有树荫,顶着烈日。回看走过的道,稍稍有点成就感。转出就是楞伽山顶,上方山顶原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前面已述,塔壁留有多处宋代铭砖,塔身为砖结构,七级八面,现塔高23米,比例和谐。在塔下平台眺望,湖山春色尽收眼底。“楞伽山半泮烟轻,行春桥下春波媚”,这是乾隆赞美苏州石湖的诗句。乾隆,这位帝皇中的旅行家,诗词中的“大杂烩”,这句倒也合景。极目四顾,一律春色各不同。往东,石湖波光粼粼,两桥玉带相连,樱花似云似烟,紫荆如霞如虹。远有弯弯小路、熙熙人流、玲珑小桥、彩色游船,近则绿树新芽、山色青翠。对面现代化气息扑鼻而来。人文、自然、古色、现代……南望,可见一片新绿,唯独油菜花田金黄凸现,湖面平静似镜,远处高楼若隐若现。西南处,峰峦叠嶂,山水相依,湖面开阔,更有微风拂面,任它阳光照射,尽情欣赏这十分秀丽的湖光山色吧。“过眼诸峰应接忙,新晴草树绕湖香……”下山遇满地油菜花。我也飞一个,可以吗?还是静观花开。碰见不少古典女子,原谅我这么说,实在没遇到美女,开始还怪他老不蹭拍,“你看看,没颜值啊!”一边叹息,一边将就拍个应应景。风景本如画,却开设了烧烤区,一阵烟熏火燎,捂着鼻子,赶紧“逃”到花道。紫荆紫得发红。我的嗡嗡《不负春光》:荆条生花时,染衣紫几许,日照胜千红,风吹香万缕。又见樱花。紫藤长廊在山坡上蜿蜒,两旁各色花开,万紫千红斗芳菲。后来去了上海嘉定紫藤园,一比较,这里的紫藤明显细弱多了。郁金香依然开似彩练,却少了些杭州太子湾的气势和俏丽。哈哈,还要拍,想起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互怼,直想笑……(不明白的可去看我的拙作)昆山三宝之一的琼花,今年竟然在这先见到了,后来在昆的公路旁见了,特停车欣赏,发了嗡嗡,《不负春光》:正叹四月花渐少,忽见路旁仙云飘,停车相看玉无瑕,恰似仙花开琼瑶。同日在周庄一小区再次相见。昔日君王不远千里迢迢想看的仙花,如今却成寻常,《不负春光》:琼花玉露绝无双,时与牡丹许同芳,洁白全无一点瑕,天下应无第二花。当然所见最大的数亭林园那棵《玉峰琼花》,年见了还没去赏过。《城·记》:闻说此花八仙胎,不向君王笑颜开,洁如轻冰白似玉,艳不山矶瘦不梅,千点珍珠擎素蕊,一轮明月拥心怀,锦簇花团亭林园,有缘何须护花台。虽说隋炀帝不为此棵琼花而来,但总归为赏琼花而往,所以发此感慨。《苏州郊区志》载:“宝积寺位于治平寺南,紫薇村西,唐乾元元年开山,白居易、皮日休等题留。原寺已毁。“原有宝积寺为隋大业四年(年)僧永光建,构成了原楞伽寺,宝积寺,治平寺上方山上、中、下三院,后荒废。现宝积泉在原宝积寺旧址上新建。宝积泉上建起了百花馆,陈列着各种奇花异草。真如“百花竞艳”,花色很多,用此款拼图,虽夜色不配,但拼样好美。兰花好多颜色,《深得我心》中集了名句: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君子如兰,空谷幽香。女子佩兰,遥闻其芳。素心自芳洁,怡然与之俱。花红柳绿楞伽桥。在樱花林北有个治平寺,东临石湖,隔水与越城遗址相对。根据《横溪录》记载:“治平寺左带石湖、越来溪,右绕横山群峦,背负茶磨屿,前临上方山。”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年)改今名。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至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雨中游上方》、《上方山楞伽寺》、《游上方山》等诗作。可惜,大门紧闭,不得入内,后看到他人游记,说是门在里面,内有不少古迹,唉,每次旅游总会留点遣憾。往南就是吴堤,有原苏州东园搬迁过来的动物园,我们决定回出走越堤。走到湖边,清净空气扑面而来。在湖边看石湖,令人心旷神怡。再见,行春桥。路过正在兴建的新郭老街,景为“新郭市声”,还没开放。公元年,隋军在平定江南时,一度决定放弃破败混乱的古城,在城西南郊石湖旁,另建新的州县治所,始称“苏州”,后人称为新郭。入唐后,苏州州治又迁回古城。新郭作为州治只存了33年,但作为地名,却一直沿袭至今。近现代的新郭为古镇,现在修建的新郭老街,保留了古镇传统街市特色,并综合了水乡的各种元素,集中体现了本地民俗风情。按照规划,新郭老街建成后,将引入特色民宿、怀旧餐饮。新郭村在明清时集手工酿酒、眼镜制作等业态于一体的繁荣热闹场景也将再现。坝碧杨柳中天镜阁,“千顷一碧呈天镜”。此处是“天镜飞鹭”,天镜阁原是南宋范成大石湖别墅中临湖的建筑,据称若是登阁望湖,湖水平静如镜,周围峰峦如翠屏倒立,亭台楼阁隐约浮现,幽林清树绿荫恍惚,蓝天白云上下对映,更有鸥鹭展翅其间。此游虽未登阁望湖,却确实见到鸥鹭展翅,只是没捕捉到美片。小桥流水拂柳条。”横塘西下水如油,拂岸垂杨翠欲流……“还是文征明说得好。残荷新绿错色调。此处为“荷荡棹歌”。每当夏季,荷花荡内碧叶红花香清意远,当地采莲姑娘乘舟划桨,唱着采莲曲,出没于荷花丛中。这些船上的民歌统称为“棹歌”,历史上留下的石湖棹歌有数百首之多,它和清雅的荷花组合成了有声有色的江南水乡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