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世间万物,皆由心生,比魔法更

2024/9/17 来源:不详

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www.zgbdf.net/m/

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01

杨玉环自缢,在历史事件中只不过是唐朝藩镇割据的一个串场,放在爱情故事中,却是惊骇世俗的咏叹。

一个天下最美的女人,与一个天下权利最大的男人,都做不了自己的主。

关键是,其中或有背叛。

覆朝尚可惋惜,负心无法原谅。

《妖猫传》的核心重点表明,没有人会愿意背负勒死爱情的罪名,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稷。

而当事人的痛苦应该是,你知道,我也知道,都不能说出来。

再华丽的美术,都不如揭秘另一种真相有重量。

如果,没有白龙化作的妖猫最后十几分钟的结案陈词,这部电影怕会是一场烟火,放完了就完了。

贵妃,影片中所有爱过你的男人,不管深浅,不管真假,都随着你那蘸血的石棺一起下葬了,你生还了也好,东渡了也罢,翻篇儿就是翻篇了。

还能流传下来的,竟然是些不起眼的纸片儿。

看来最长久浪漫的事,还是为你写诗。

尤物似你,诗如唐。

越看到后头,越发癫狂缭乱。

美人的早亡,诗意的陨落,整个盛世都轰隆隆地坍塌下来。

惊得人大梦初醒,才看到繁花之下全是枯骨,浪漫之下都是辜负。

一阵阵冷汗窜风,好个透心凉。

02

极乐之宴前,影片的整体画面色调基本是淡褐色的,如此更能凸显出极乐之宴的灿烂辉煌。

在中国的哲学里,荣与枯总是相生相伴的,极乐之宴仿佛大唐盛极而衰的缩影。

那一晚的极乐之宴恰如那一刻的盛世繁华,是所有人记忆中永远无法超越的美好。

那样的似真似幻,钟鼓馔玉,仿佛不是凡间俗世。

万千佳丽中,传说中的羞花美人一身长长的血色裙裾,逶迤而行,令六宫粉黛尽失颜色。

白鹤少年和倭国重臣尽臣服裙下,大唐河山也似乎因为她的明艳而愈显辉煌。

但事物一旦行到极致,便是转折处。

所谓山穷水尽则柳暗花明,而夜夜笙歌后往往清冷孤寒。

前一刻尚是花萼相辉楼的极致华美;后一刻便有了马嵬驿的衰颓破败。

这又恰好反映出了这种盛世的虚假——因为极乐之宴十天之后,安禄山就杀进了长安城,盛唐就此覆灭。

这对于参加极乐之宴的臣民与李隆基本人而言,都无疑是一种讽刺。

谁曾想到,这群人所谓的“无极的快乐”就如此短暂呢?

然而,几十年后,白居易却希望生活在那个年代,他对空海说:

多少次的午夜梦回,我幻想着我活在玄宗的时代。

对于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那时候很美丽,因为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苦痛却好像被遗忘了。

如果真的让白居易去极乐之宴,他愿意承担十天后连绵不绝的苦难吗?

这可能又未必。

03

盛世长安?大唐荣耀?绝色倾城?幻术迷踪?万千宠爱?极乐之宴?

这些都是铺垫,马嵬驿之变才是影片的戏胆。

陈玄礼带领金吾卫哗变,名义上是要唐玄宗交出杨贵妃的性命,实际上只是个借口。

如果玄宗乖乖服软,杀死贵妃,则手中权威已丧失,下一步要的便是玄宗的命。

如果玄宗拒不交出贵妃,陈玄礼就会以此为借口,堂而皇之地起兵杀死玄宗。

所以马嵬坡之夜,在玄宗心里,贵妃的生死存亡都不重要,他所苦恼的,是如何找出第三条路,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

最终黄鹤给他献上了这第三条计策——高力士私自杀死贵妃。

此举对于玄宗而言可谓“一箭三雕”,既满足了陈玄礼名义上的请求,又使玄宗并未在与臣子的角逐中落了下风,顺便借着棒打高力士重新立了威,吓退了陈玄礼的野心。

在这个计划里,只要玄宗秘密遣人返回古墓,救出贵妃送她远走异乡,便能留贵妃一条活路。

可玄宗不肯,为何?

答案就在极乐之宴那晚,阿倍仲麻吕面见贵妃的那一幕。

“极乐之宴”后,阿部仲麻吕爱上杨玉环,他勇敢走到贵妃的房间,却看到李隆基。

李隆基明白阿部仲麻吕的心思,随之挽起杨玉环的手,说道:

你要记住,贵妃,永远都不会是一个人。

这是一语双关。

一方面,强调贵妃并不是人,是宠物;另一方面,强调贵妃永远都是自己的附属。

李隆基和杨玉环,世间流传的凄美爱情,就这样被陈凯歌颠覆。

对玄宗而言,贵妃不过是他私人的产权物,可以昭告天下用于炫耀,却不准其他人对贵妃诉说爱慕。

皇帝的极乐之乐,是凌驾于所有人的无上权力。

所谓的“我们永永远远在一起”,不过是“你永远都只能属于我”的另一种说法。

而且贵妃如果不死,就是玄宗的隐患,贵妃本人和相关涉密者都会成为玄宗心上的定时炸弹,不得不除之而后快。

所以真正完整的计划是,先让贵妃服下解尸酒,用解尸大法封闭她的气穴,活葬入古墓的石棺中,待尸解酒发作取其性命。

而玄宗其实要贵妃死在棺中这个秘密,只有他自己和黄鹤知道,所以黄鹤必须死,才能埋葬终极秘密。

其他知道部分秘密的人,曾看到自己窘况的人,有机会染指贵妃的人,通通都得死。

白龙丹龙要死,阿倍仲麻吕和所有知道贵妃墓葬的士兵都要死,连那只整天抱在怀里的宠物,也要死。

只有这样,才能永久埋藏玄宗的秘密,才能让贵妃永远只属于玄宗一个人。

因为这样,玄宗选择了最残忍的方法,让贵妃被活埋在石棺中孤独地死去。

就像那只美其名曰留下陪伴贵妃,实际被活生生封在墓室里的御猫,不用想也知道将会死得多么凄凉,多么悲惨。

04

唐玄宗爱杨玉环吗?

自然是爱的,谁能抵挡得了那样的明媚娇艳,遗世独立?

富丽堂皇的歌舞场中怎能没有窈窕惊鸿的曼妙身姿,觥筹交错的豪门宴上怎能没有烟视媚行的素手添香,便是百花开遍仍有琼花一朵夺人神魄,那也是真心喜欢。

只不过,玄宗更爱的,不是杨玉环本身,而是他能拥有普天之下,最美好的东西,所有人都心驰向往、奉为神明的杨玉环,所有人都想要接近的美,得到的价值。

他拥有着,享受着,炫耀着。

这才是他的快乐,所以他给阿部留下来了四个字“极乐之乐”。

更何况,那样的芳华锦绣终有凋零之时,待到百花肃杀,有几个人还能小心捧着那一株妖娆,一如初见呢?

太平盛世会催生出我们所有人的贪婪,乱花渐欲迷人眼,哪一处都是值得流连的风景,恨不得都搂进怀里。

只有行至绝路,情势逼得人必须做出底线抉择,那时,人方能真正发现什么是最自己最不愿割舍的。

战鼓一擂,帝王的魂魄就散了,那些天上人间碧落黄泉的海誓山盟不是不记得,只是在生命和皇位的映照下,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

虽说佳人难再得,但生命权力更难得,何况美人也有迟暮时,何苦执着?

对着那张皎若朝霞灿如芙蓉的脸庞,天子也无颜面对自己的残忍,编一个真诚的谎言吧,恰如当年白首偕老的发愿,入戏深了自己都信。

正因为唐玄宗不想杀杨玉环,不想背负杀死杨玉环的骂名,谁都不愿意去扼杀美,去摧残美。

所以最后杨玉环的结局才会如此复杂,唐玄宗才要如此处心积虑。

05

事实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即使不被改编,也绝非世间大众所幻想的那种佳话。

史书记载,安禄山打响“安史之乱”后,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哗变,认为杨贵妃乃祸国红颜,不诛难以慰军心。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赐死了杨贵妃。

为求自保,杀死与自己相守的爱侣。

如此薄情寡义,让你想到谁?

《霸王别姬》的段小楼,为求自保揭发程蝶衣和菊仙。

和段小楼一样,李隆基只是假霸王而已。

盛世之时,杨玉环的美,是大唐荣耀。

祸端来临,杨玉环的美,是罪恶源泉。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个妃子,真有毁灭王朝的力量吗?

这世间力量最强大的,究竟是什么?

世间万物,皆由心生。

比魔法更可怕的,是人的心法。

人心生出恶念,才是毁灭一切的根源。

其实,导演不会去揭露唐朝衰败的真正原因(譬如均田制瓦解、藩镇割据严重等),而是将其桥接到“杨贵妃”这一美丽象征的陨落上,也喟叹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挞伐了王权意识和人性丑陋。

他在竭力创造完美意象的同时,道出了本应固守的价值已彻底沦丧。

从表面上看,杨贵妃是影片的高光点,然而在陈凯歌的叙事布局里,她只是被以玄宗为代表的权力阶层符号化、工具化并用以消除社会危机的替罪羊。

正如影片中曾言道的:

在极乐之宴的最后一刻,贵妃似乎预感到了自己日后的命运。强盛时,她是帝国的象征。危难时,大唐将不再需要她。

那些被官方吹嘘、强迫人人必须赞颂的所谓盛世,其实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极乐之宴在现实里,只是杂草丛生,阴森恐怖的“鬼宴”,而作为那个时代的标志,那些完美的爱情故事,也不过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罢了。

所以,尽管人人都迷恋杨贵妃,把杨贵妃当成盛世的最大的明星,去仰望、去崇拜、去爱慕。

但当盛世不再,人人都不会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反而责怪起杨贵妃,好像一切事情都是因她而起。

军队想杀掉她,因为据说安禄山想得到她才会穷追不舍。

普通民众认为朝代的覆灭是这个女人导致的,红颜祸水,不杀不解心头之恨。

就连爱她爱得不行的皇帝也想她去死,因为她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力,只有她死了,自己才好保命。

所以,在电影里人人都迷恋的,受万千宠爱的杨贵妃,变成了一个印记,一个标志。

没有人真正关心杨贵妃作为一个人究竟在想什么。

~未完待续~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

《妖猫传》∣在这个故事里,陈凯歌导演才是真正的“幻术大师”

《妖猫传》∣杨贵妃之贵,贵在一个清澈、压抑,却始终赤诚的灵魂

《妖猫传》∣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霸王别姬》程蝶衣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李碧华《胭脂扣》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