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江苏大江东去,奔流诗情北京西路瞭望

2024/9/15 来源:不详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www.xuexily.com/m/

读经典诗词品美丽江苏

浩浩长江,浪奔浪流,波澜壮阔,瑰丽多姿。千百年来,长江不仅滋养了华夏儿女,也孕育了璀璨的长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一段,长江江苏段蜿蜒.5公里,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汇入茫茫大海。两岸山川秀丽,胜迹星罗棋布,数不胜数的文人骚客写下华彩诗篇。从“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到“春江潮水连海平”,从“京口瓜洲一水间”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长江江苏段不但奔腾着浪花,更流淌着灵动浪漫的画意诗情。

雄壮柔美

古诗中的多样长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明代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长江从安徽马鞍山进入江苏,在流过南京、扬州、镇江、常州、泰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座城市后流入大海。从最窄处不到两公里的江阴段江面,到最宽可达90公里的长江口,江苏段长江气象万千,变幻多端。在不同的地点,在不同诗人的笔下,这多公里的长江或奔放,或雄奇,或沉静,或安详,或柔美,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狼山观海》)北宋诗人王安石站在南通狼山山顶,眺望长江入海口,无边波浪,接天蔽日,磅礴的气势使他深深折服。宋代时,南通的狼山尚在长江之中,南宋文天祥由通州渡海南归时,在《渡海望狼山》中写道:“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江海交汇处给文丞相留下浩渺壮阔的深刻印象。

长江入海,江水与海水互相激荡,震撼着每一位观江望海者。历代写长江口的佳作层出不穷。清代屈大均《通州望海》:“狼山秋草满,鱼海暮云黄。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从“日月”“乾坤”着眼,展现长江入海的宏大气势;唐代白居易《杂曲歌辞·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道出了长江口的变迁,沧海变成桑田,如今南通、泰州的很多地域,就是从江之尾、海之头处“涨”出来的。

长江的面貌是多变的。元代诗人崔斌在游览镇江金山后写诗赞叹长江水波涛澎湃:“浩浩长江天际来,中流砥柱独崔巍。风摇万壑秋声动,潮捲千堆雪浪回。”(《金山》)但在距离镇江不远的南京段,长江有时却是一副安详宁静的样貌。南齐山水诗人谢朓在离开建康(南京),赴任宣城途中写下著名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他看来,静静流淌的长江,好似一条铺在大地上的白绸子。“澄江静如练”因此成为描绘长江静谧的名句。唐代,谢朓的“粉丝”、大诗人李白来到南京,寻找谢朓诗句中的长江。他在南京写的70多首诗中,有将近一半写到了长江。“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和自己的偶像心灵相通,李白看到了谢朓眼中的长江。

在《春江花月夜》中,唐代扬州诗人张若虚写的则是夜晚时分扬州南郊的江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溶溶月光铺泻在水面上,江水、沙滩、天空、枫树、扁舟、小楼……组成一幅隽永的水墨长卷,营造出清幽淡雅的意境美,无怪乎有人称这首写长江的长诗能够“孤篇盖全唐”。写长江夜色的佳作,还有元代诗人朱经的《骥渚渔灯》:“渔舟荐宿傍清江,灯火荧煌月一窗。素焰映沙光耿耿,余辉照水影双双。”清代诗人徐来的《离亭燕·浦口晚泊》:“江弄琼花如练,好景经秋初染。漠漠蔚蓝天水合,谁落归帆一片?渔火蓼村边,惊起断行征雁。”前者写的是靖江,后者写的是南京浦口,渔火、孤舟、断雁,表现了夜晚的长江边湿地,不为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