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扬州的皮市街,你还记得她最初的样子吗

2024/10/22 来源:不详

全长米的皮市街,北边连接着热闹繁华的文昌中路,南端是充满老城烟火气息的广陵路,融合了这座城市不同的味道。

田家炳实验中学对面的墙上,写着四个字:皮市面馆。这家面馆的老板姓陈,在这里已经开了20多年。

沿着窄窄的巷子走进去,春色顺着墙慢慢地向上攀岩。

地方不大,小小的炭炉火正旺,不紧不慢地煎着老顾客要的鸡蛋。

热气腾腾的大锅里水一直烧着,有客人要吃面条,老陈抓一把面下锅,然后边张罗调料,边和客人聊着天。

皮市街上,还有一家路边上的面馆,叫光头刘扬州面馆。

阳春面,饺面,馄饨,兰花干,选择很丰富。老扬州早晨出门遛狗的时候,顺便在这里点一碗面条。

皮市街的早晨,端荣烧饼散发着烤芝麻的香气。3块钱一份的烧饼夹油条,是许多老扬州的首选。

烧饼与油条不同的香脆口感,让人忍不住愿意早起来等候。

多数人都是将早餐带走吃。顺便带上一袋豆浆,醇厚的口感,还能喝出磨碎了豆子的质感。

端荣烧饼在这里开了20多年,老板姓刘,安徽人。今年的春节假期,他休的时间特别长,足足有一个多月,说到这点,老刘笑了起来,欢喜从眉眼里溢了出来,“我外孙结婚,在家多待了一段时间。”

皮市街上的大油火烧很有名,下午去常常都需要排队。老板还很大气地将自己做火烧的秘方传给了自己的小舅子,让他从安徽老家来到扬州,靠做火烧谋生活。

他的小舅子云德志,医院附近摆摊,下午便到东关小学附近做火烧生意。得到皮市街大油火烧的真传,火烧的生意一直都不错。

生活,是一段又一段的声音。

扬州的音像店越来越少,碟片似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但皮市街上的音像店,生意依旧不错。这一家主流音像店,已经在皮市街开了七年。每天早晨,八点出头一点,老板就来开门。

老板姓曹,刚刚去菜场买了菜。他说,店里的碟,有流行歌曲,也有扬剧、粤剧,“多数是年龄大的人来买。”

皮市街上还有一家音像店,叫银河音像。生活在老城区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喜欢听着曲:生煤炉的时候,做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在摇椅上晒太阳的时候……

皮市街上有一家没有名字的理发店,只有粉笔在排门上写了理发两个字。理发店里的师傅今年已经74岁了,姓侯。

侯师傅每天一早转两趟公交车,到店里来开门,“我每天起得早。岁数大了,不能拖了。”

侯师傅16岁开始学徒,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理发,“我以前在琼花观那里,后来店拆了,变成了马路。”

皮市街这家店,他开了10多年,却没有名字,侯师傅很自豪地说,“不需要招牌,我的名字就是招牌。几十年了,我又没有改过行。”

他喜欢现在的生活,“我有几千块的退休工资,生活好得不得了。过不了(钱足够花)。就是在这里打发打发时间。”

侯师傅一直重复一句话,现在社会好,“我们师傅那时候的生活,不能和现在比。他退休之后,如果想干个体,1毛钱给别人理一次发,被发现了,退休工资停发,还要写检查。现在我给别人理一次头发,10元钱。退休工资照拿。”

侯师傅还维持着最早的支付方式,只收现金。

老式的生活,一样熠熠生辉。

皮市街的两边,连着一条条巷子:耿家巷、水仓巷、羊肉巷、真君寺巷、板井巷……

年至年,朱自清全家曾搬迁到皮市街南段水仓巷斜对面的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院落里。

曾经的皮市街,是沟渠纵横。明末清初,曾有人这样记录皮市街:古寺萧条绿水湾,入门秋潦没苔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