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的苏轼也爱茶诗词桃花源
2024/8/10 来源:不详唐宋不仅是诗词的繁荣时期,也是文人雅士品茶之风大盛的时代。诗与茶一时成为时尚的标配。唐宋文人无不爱茶。陆羽推出《茶经》,白居易开始大量咏茶。元稹还写了著名的一七令,也就是俗称宝塔诗的《茶》。到了宋朝,大词人欧阳修、李清照、黄庭坚无不爱茶,宋人苏轼当然也爱茶,不仅留下不少茶诗,还留下不少与茶的故事。
后人曾经从他的诗文集中,凑成过一副对联,浑然天成,堪称绝妙:俗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西湖、美人与茶,都是最爱呀。在他的诗词《西江月/茶词》里,将茶比美人,更为浓艳: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一碗茶汤,写出这许多生色。
苏轼一生,官路曲折,踏尽大江南北。一路走一路吃,这个大家都知道了。而一路走,一路品,也是苏东坡。
早年在湖州,面对当地名茶“顾渚紫笋茶”,欣然作诗曰: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送刘寺丞赴余姚》)。又如在杭州时,品评“白云茶”好,还会分享他人。七律《尝茶次寄越僧灵皎》云: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筯点琼花我自珍。后来被贬惠州,拜访高人,登惠山见到天下第二泉,喜不自禁赋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从诗中节选可见,诗人是有备而来。知有名山、名道、名泉,特地准备了“小龙团”的佳茗。山顶烹茶,诗人名僧,对坐而谈,真好。
至于这“小龙团”茶,名气可真不小。为有宋一代最响亮的品牌,经大书法家蔡襄改良北苑贡茶而成,而根据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由蔡襄创制的小龙团茶,当时一斤要卖到二两黄金。其珍贵如此。苏轼被贬惠州,穷困不已,也丢不下这口,确实嗜茶。而因对这个品牌的钟爱,苏轼还专门作过两首回文诗。
记梦回文二首(并序)
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馀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馀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茶诗回文,千古少有。确实是真爱了。而且诗人是在大雪后梦中烹茶,醒后记梦,梦的也是小龙团茶。序言里说得很明白。两首诗正读、倒读都是通的。
苏轼爱茶、品茶、咏茶,也评茶。见解曾令司马光折服。《续茶经》载,司马光认为,茶、墨品质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苏轼反驳,“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这就是宋代有名的茶墨之辩。司马光“叹以为然”,苏轼懂茶知墨如此。
不仅如此,苏轼还亲自种茶,五言诗《种茶》,开头云“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长得不太好,后来“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很快“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晚年嗜茶无改,七律《汲江煎茶》一篇,从取水、煮茶到饮品,无不精到,奇趣无穷。
汲江煎茶/节选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颔联贮月分江,写得俨然茶悟天地,真令人别开境界。这种联想与造境,大概也只有苏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