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静谧诗四首,雪晴云淡日光寒,一种清孤

2024/10/10 来源:不详

春雨夏荷秋静美,梅花映雪冬嫣然,时光的杯笺上,总是诗意满满。每个季节都有它最美的风景。

冬季,寒冷萧条,枯枝败叶,收敛,含蓄,低调,也是一个静美的季节。

清·郑燮《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起,外面天寒地冻,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雪后初晴,云彩淡淡。

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白云淡薄,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房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

这首诗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写完四句就搁笔了。

当考官问之,答曰“意尽”,已将终南雪后初霁之景表现得恰到好处,“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这首诗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描写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上,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漂浮在天边。

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上,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夜色降临,阵阵寒气向城中袭来,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有一些寒意了。

步入密林深处,皑皑的白雪,冬天树叶落了,四周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林。身处其中,细细品味,无都市之喧嚣,无丝竹之乱耳,世间之烦恼仿佛都被这晶莹、洁白的雪给笼罩了,此时此刻,只有一个字“静”。

雪原静若处子,雪峰冷峻而挺拔,玉树琼花怒放,连空气也显得特别的温柔,大地静谧而安详。

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耀眼的洁白使天空也黯然失色。在这片宁静的洁白里,所有的躁动都开始安静下来了。

在这宁静之中,想起柳宗元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江雪场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才是世间的大美。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不见飞鸟踪影;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天地都披上了银装,白雪皑皑,无人声,无鸟鸣,唯有雪花飘落水面的声音,这寂静,恰似渔翁心中的沉静,天地洁白,心静如水,万念俱灭,这种境界不是那些名利客所能达到的。

此诗堪称千古绝唱,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没有飞鸟,没有人影,水平如镜的江上,一个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手持鱼竿,就像画中人,一动不动,独自垂钓。意境何其幽僻深邃,那渔翁便是傲睨一切的诗人。

唐·寒山《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不知道春来秋去,“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时间和空间这个人世间最大的幻象,我们深陷其中,总觉得时间不够,空间太小,只有空旷的山谷,让人觉得看空一切,走入永恒的寂静。

四季永不停留地交替着,倏忽之间,雨雪霏霏,天地朦胧,如梦似幻,氤氲着薄凉的诗意。人世沧桑,也薄如雪花、繁如雪花,化作唯美的诗句,斑驳了岁月的厚重悠长。

虽说世事沧桑,风雨更替,美丽的风景一直在路上。错过了春天的百花风情,错过了秋天的落叶静美,还会迎来冬天的雪花飘零。

用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来生活就会快乐,时光的纸笺上刻下的不都是沧桑,还有岁月沉淀的那份静美。

喜欢冬天的这份静美,静看世间万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8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