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业非守成,非遗二代擦亮两代人的

2024/8/23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ykhongye.com/m/

一声亲情的呼唤,一份责任的感召,一种情怀的传承……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投身看似“冷门”的非遗技艺传承发展,以新思路出新老技艺,不辜负时代赋予的每一个机会,为古老的非遗注入活力。今天,一起来看看“非遗二代”的故事——

“这套《扬州印象》,我构思了整整三年,现在终于快要完成了。”接通记者的电话,谈起手头的创作,“95后”绣娘张露像孩子一样坦率、激动。这个年轻姑娘,去年获评“江苏省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乱针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年,在一直从事乱针绣行业的母亲汤祝萍的要求下,张露从北京回到家乡扬州宝应,接过了母亲手中的绣花针。“现在学乱针绣的年轻人太少了,以后传承是个问题,你还是回来吧!”面对母亲的殷切之心,她说,其实不太在乎放弃“大城市的稳定工作”,毕竟从一名“绣娘”做起,踏踏实实传承和传播宝应乱针绣,才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

出身于乱针绣世家,张露从小就有一定的刺绣基础。回到家乡后,她一边通过苦练磨练技艺,一边通过创新施展身手:通过平针、乱针结合,虚虚实实,可以让乱针绣的画面更加丰富;双面针绣法辅以回针针法,绣品就会达到双面一致、更加完美的效果……作为母亲的汤祝萍,本身就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乡土人才大师,她欣喜于女儿的这些层出不穷的新点子,在很多设计参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采纳了张露的建议。

乱针绣一直以来都是宝应的特色文化产业,主要市场产品是家装壁画。经过深思熟虑,张露感到这种近乎临摹的创作有一定的狭隘:从内容而言,取材较“实”,偏于西方油画的质地,创作者往往考虑的都是如何将画面绣得更加逼真。在她看来,作为非遗技艺,应当更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转化,和当下消费者的审美爱好,“我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尝试让设计的巧思和文化的底蕴融入每一件作品里”。

她的得意之作《扬州印象·琼花护维扬》双面乱针绣,以“琼花”为主题,“水韵”为意境,八幅画穿越历史时空,依次串联起从隋唐到当下的“扬州印象”,旧日风华,与今日辉煌相得益彰。依她建言献策,父母创办的江苏绣达人工艺品有限公司陆续推出了各种风格现代又不失传统文化寓意的“小单件”刺绣壁画,颇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专业视角和年轻化的思维,赋予了非遗传承人们对潮流与趋势的敏锐感知,也因此打开了更加宽阔的市场。缫丝是我国一项传统非遗技艺,也是王春花、俞金键两代江南女子坚持50多年的事业。从16岁做纺纱女工开始,苏州吴江人王春花一辈子认准“一根丝”“一颗茧”,作为缫丝技艺非遗传承人,将濒临倒闭的缫丝厂打造成产值过亿的公司;30年后,女儿俞金键接棒,将代工厂“升级”成原创品牌,让传统缫丝技艺焕发新彩。

年,英国留学归来的俞金键加入了母亲一手创办的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从底层销售干起。她注意到,公司虽然产值很高,但利润微薄,“因为主要的销售渠道还是通过外贸,为他人作嫁衣裳”。

俞金键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即使技艺再精湛,历史再悠久,如果没有更广阔的市场,也是步履维艰。因此,她着手融合设计理念,推出了自家的原创高端品牌。品牌赋能效果凸显,让企业渡过了转型难关。到了年,由于疫情影响,蚕茧原料无法从外地运输,货物也难出口,收不到回款。俞金键决定转战线上,把抖音直播做起来。从零开始,她研究内容、逐一选品,还专门为网上客户做特别款……如今,她的直播间里刚推出一款家居服,分分钟就卖断了货。“在线上,我们找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客户,又越过了一座高山。”俞金键感慨,除了有冲劲,更要有成长性;勇敢、进取和创造力,才能让传统产业活得更久、更好。

对于张露而言,家里的绣架和绣架旁埋头飞针走线的母亲,是人生中最难忘怀的场景。“我妈妈那一代非遗人,是在非常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仅仅凭着要把手艺学习好、保留好的信念走到今天。这种纯粹的精神一直鼓舞我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作品。”在俞金键看来,70岁的母亲王春花是最“酷”的那种女性:“与其说我是继承了一份家业,不如说我继承了母亲对缫丝的情怀,我也希望它一直传承下去。”耳濡目染,甘坐“板凳”十年冷,始终不变的,是两代人对传统非遗技艺的坚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吴雨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