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樵一诗一得421430
2023/3/25 来源:不详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一诗一得
三月三踏雪
孙怀中
昨夜春云紫岳屯,琼花飞上老龙鳞。
今赊半树桃枝雪,净洗心头一点尘。“赊”“半树桃枝雪”,“洗”“心头一点尘”,唯美来自于诗人能在“紫岳”、“老龙鳞”偌大的空间中,截取“半树桃枝雪”这样的小景物,使诗的意向趋于单纯,固定化,从而表达出诗人的高洁与雅趣(杨逸明老师称之为“减景法”),如此,便给读者留下十分清晰地印记。(归樵)
拔牙后戏语
王跃平
宿将纷纷去不存,新兵尚在老营屯。
担心舌被风教唆,日遣双唇紧闭门。转结“担心舌被风教唆,日遣双唇紧闭门。”“担心”、“教唆”、“日遣”、“紧闭”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形象生动,不仅使意向活起来,更拔高了诗主旨,有不尽意于言外之妙,寄慨颇深。(归樵)
育荷
丁欣
已备剑之形,复含剑之气。
苍苍烟波上,纤纤头角起。四句二十个字,把个初荷出水之情状写的风清骨俊,气势飞动,此为气象也。读来清新劲健而又不失意致深婉。(归樵)
夏日杂诗
陈文述(清)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转结句“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对秋凉的描绘极其微妙,可谓出神入化。把清凉带入梦境,是因为万千荷叶上的一夜雨声送来了秋意。凉到梦境,看似无理,实则多情。(归樵)
沧趣楼杂诗其一
陈宝琛(清)
楼外三峰不世情,四时向我敞云屏。
平生浪费寻山屐,何似支头看送青。楼外三峰没有世俗的平庸之情,四季皆将白云一样的屏风向我敞开。一生浪费了多少登山屐,哪比得支颐等待三峰送青。言外之意,透露出诗人的自信,相信有不受世俗左右者,与其浪费力精力去寻觅,倒不如坐等青眼相加。(归樵)
江上
陈宝琛(清)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三四句表达了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同的哲理。(归樵)
沧趣楼杂诗
陈宝琛(清)
建瓴千里走滩声,汇到双流濑顿平。
入峡海潮还出峡,和沙淘尽可怜生。“入峡海潮还出峡,和沙淘尽可怜生。”寄寓了诗人入世与出世的境况,表达人生之路险与平,行与藏的对立统一,感情沉郁。(归樵)
舆中书所见
陈宝琛
鹭鹚如雪点烟林,又及吾归作暝阴。
眼看明霞半天赤,却随西日下遥岑。“点”字下的好,准确妥贴。后两句既是写景,同时又表达出周而复始的循环之理。(归樵)
大雾山赏紫藤萝
方瑜泉
秀色此山殊,春光串紫珠。
闻香人欲醉,幸有绿风扶。“春光串紫珠”、“幸有绿风扶”,两句审美形象于无理中美不胜收,深曲奇妙,其情景给人以鲜活新奇的感受。诗是想象的语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樵)
遊丹景山牡丹园
郭定乾
曾将富贵等浮云,遊园端为惜馀春。
山灵不识吟诗客,例作追香猎艳人。一二句先扬,紧扣牡丹,正面写诗人视“富贵等浮云”,赏牡丹“端为惜馀春”。三四句后抑,“不识……例作……”从反面去说。先扬后抑手法,更能突出了诗人脱俗高洁的情怀(归樵)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编辑/章雪芳校对/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