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梅花九首,赏梅花卓尔不群之美,悟
2023/1/26 来源:不详白癜风初期怎么用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928/4703219.html
梅花,凌寒傲然盛开,独占百花之先,它也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亦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而咏梅的名篇,宛若梅花绽放,占尽天下之春。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一首高启的《梅花九首》(其一)。
这一首明代诗人的咏梅诗以其清丽隽永,在众多诗人描绘的梅花中,独树一帜,更为飘逸超群。他笔下的梅花颇有仙风道骨,卓尔不群之美。
这首诗,你即使不知道典故,也能一气呵成顺畅而读,这便是高启用典之神奇。王国维主张“不隔”,强调用典在精不在多。
用典之时,将典故自然运用到自己的诗词当中,不仅没有“隔”之感,还会为诗词的意境增色。使文字和典故融为一体。高启此处的两句诗接连用典,便有巧夺天工之妙,却无“隔”之感。
彼一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台”。山间的青青翠竹也愿意与高士作伴,把自己的一抹翠绿和清寒奉献给寒梅。梅影借清寒,更显得仪态万方。山间的青苔也懂得怜惜梅影,当梅花凋谢,零落成泥辗作尘,青苔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掩盖梅花。
诗的最末一句“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诗人化用“何逊咏早梅”的典故,引入自己诗的意境,何逊走了,再也没有人赏识怜惜自己,只任东风吹过,寂寞地在山间开放。此一句却有了淡淡的“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的慨叹和惆怅。
梅的高洁与自傲何尝又不是高启自身的写照呢。高启拥有梅的高洁品质和傲然不群,亦有梅的不畏严寒、不畏权贵、不畏世俗的高风亮节。
元末,天下被瓜分,各地称王者此起彼伏,天下大乱,高启便被乱世枭雄张士诚等邀为座上宾,为府上幕僚。当时,高启年仅16岁。但高启性格孤高耿介,思想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他不喜欢官场的尔虞我诈,看淡功名。
正如高启的梅花诗。首句“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他的梅本该种植在仙境瑶台,因为他的梅花瑰丽的摇曳风姿,堪与瑶台上的琼花媲美,可是它却不知道被哪位仙人植于山林。
而梅花之高洁,世俗尘埃本不是它赖以生存的地方,它这宛若山间高士,惟有隐于有终年积雪的深山。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此诗的诗魂,即便不太精于诗词的人见到这一妙句,也能体味它的妙处,也能触摸和感悟到梅花这样的山中高士出尘般的高洁。一个“卧”字一个“来”字,动静结合,文辞脱口而去,毫无矫揉造作的感觉。越发突出了诗句高格的境界。此处诗人连用两个典故。
诗里的“雪满山中高士卧”讲的是东汉名士袁安拥雪独卧的典故。袁安还没入仕做官的时候,客居河南洛阳,那年冬天洛阳大雪,洛阳令冒雪巡查民情,便前去拜访袁安。只见袁安的院里积雪没膝,人都进不去,叫随从临时清除积雪,扫出一条路来。
进屋看到袁安正蜷缩在床上瑟瑟发抖。洛阳令问袁安为什么不出去求助于邻居或亲戚。袁安答:大雪天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何故去打扰别人呢?洛阳令佩服袁安的贤德,举他为孝廉。
袁安的行为,也有人认为是死板,死要面子活受罪。宁可困死于家中,也不出门去乞讨或叨扰别人。虽然清贫却有操守,值得后人推崇。面对大灾大难,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这倒不失为一种高尚之为。
彼一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台”。山间的青青翠竹也愿意与高士作伴,把自己的一抹翠绿和清寒奉献给寒梅。梅影借清寒,更显得仪态万方。山间的青苔也懂得怜惜梅影,当梅花凋谢,零落成泥辗作尘,青苔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掩盖梅花。
诗的最末一句“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诗人化用“何逊咏早梅”的典故,引入自己诗的意境,何逊走了,再也没有人赏识怜惜自己,只任东风吹过,寂寞地在山间开放。此一句却有了淡淡的“黄金万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的慨叹和惆怅。
梅的高洁与自傲何尝又不是高启自身的写照呢。高启拥有梅的高洁品质和傲然不群,亦有梅的不畏严寒、不畏权贵、不畏世俗的高风亮节。读了上面的赏析,你是不是很佩服高启的高风亮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