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贾越云笔下画与诗的融合
2023/11/6 来源:不详简论贾越云笔下画与诗的融合
作者:蒋冰枝
编辑:闻风
贾越云先生笔下的画与诗融合,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坛一道少见的靓丽风景。
(贾越云画作:扶夷江月夜图)宋代著名诗人、画家苏轼曾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画与诗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点。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哲学思想,给人以极大的艺术美感和精神享受。苏轼不仅认为诗与画是相通的,还创作了不少画与诗融合的作品。他评价王维的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明绘画不能只满足于形似,更应体现画家的思想精神。
贾越云先生的绘画作品也是画与诗相融合的。他数十年行吟写生悟道,将中国东方道哲学融入画中,并几乎在每幅画上否题上平水韵自撰格律诗。不让其画言之无物,不让其诗言之空洞。越云先生的画作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境界。让观者形成独心仪情动的艺术感受。
比如:贾越云先生所画的《永定河岸红梅图》,据越云先生回忆,在他所逢的梅花中,最难忘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某个春日,在北京郊外的永定河岸披着苔藓的苍岩上,威然而立的那株老劲红梅。那倔美之姿态,舒心之淡香,堪称勾魂夺魄,遂回忆绘之。
画上题平水韵自撰格律诗一首:
七绝·河岸逢梅
岁岁梅开起晓辰,
琼花奕奕总牵魂。
暗香唤醒冬眠物,
红蕊一枝通国春。
(贾越云画作:永定河岸红梅图)画中梅花傲立河岸,细腻的笔触和浓淡相宜的色彩表现出了梅花在寒风中傲立不屈的强韧品格和生命力。诗句“红蕊一枝通国春”,乃点睛之笔,诗画相映生辉,让整幅作品更加具有气韵、美感和精神内核。
贾越云先生笔耕不辍,所绘作品上千幅,念学子江岸望客船这幅作品,观后也让我非常感动。越云先生曾在三十多年前,在一所官办中专任教,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近年新冠病毒猖獗之时,他思念学生安危,特绘此图,并在画上也题平水韵自撰格律诗一首,表达对学生的想念和关心:
七绝越云念从教中专之众学子吟
校舍书声花季年,
师生情谊讲坛缘。
三千弟子今何在?
频至江边望客船。
(贾越云画作:念学子江岸望客船)往事几十秋,越云先生现已六十几岁,学生们也已过天命之年,蒸湘之水见证了这段隽永弥新的师生情。整幅作品,山峦叠嶂,人物独坐江头,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寓情于画与诗,有血有肉,震撼人心。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情不能离开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贾越云先生的作品诗情画意皆备,拥有极高的艺术引力,令观者置身画境诗境,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笔者才疏学浅,现只举例贾越云先生两幅华作,以管窥豹。二零二三立夏前日,麓山女夷冰枝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