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说书人宿老师语文课堂
2023/1/10 来源:不详说书人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周围——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他说武松在景阳冈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字坡更快活林,大名府与扈家庄。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这无疑是一种贱业。我不知道别人对于这种职业抱的态度;但是如其有人教我填志愿书,我会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的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我很难说出所以要如此决定的理由;也许这是唯一的理由,我觉得这种职业可爱,另外,或者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
实际上我们全被迷住了。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其实只剩下大盗刘唐或莽夫武松——这时候,即使过后回想起来,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一切曾使我们欢喜和曾使我们苦痛的全过去了,全随了岁月暗淡了,终至于消灭了;只有那些被吹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等到我们稍微安闲下来,便在我们昏暗的记忆中出现,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跟这些人物一起,我们还想到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天下至大,难道还有比这些更使我们难忘,还有比最早种在我们心田上的种子更难拔去的吗?
时光于是悄悄的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醒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渐渐的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他的嗓子塌了,瘖哑了。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
“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
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而最重要也是最不幸的,乃是他时常发病,他不能按时开书,有时候他要在中间停好几天。
最后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就在不久以前,我已经好几年不曾听说书人的书。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它的大殿原先在我们心目中是多么雄伟,现在又如何卑陋;先前我们以为神圣的现在又如何可怜了啊!
“说书的还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
卖汤的说他正害病——
“他好几天没有来了。”
第二天说书人死了。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杠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
“你们抬的是谁?”
“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
“说书的死了?”
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
“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
“吐血。”
“他病的很长远吗?”
“他家里人呢?他家里有人吗?”
“不,不长远;七八天前他还说书。”
“他压根儿没有家。”
“那么他也没有儿子吗?”
“谁知道!我们没听说过。”
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天气是很好的,大路上照满了阳光;游丝在空中飞动,有的挂在草上;郊野上,一望几乎看不见行人。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柩,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杠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我们全不说话。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的说。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的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但是当你还活着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你感动过多少人,你给了人多少幻想吗?你也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侠义勇敢的天地吗?埋葬的人走了,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凡是回忆中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事先前在我们感觉上全离我们多么近,现在又多么远,多么渺茫,多么空虚!……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1.文中三处写到说书人的长衫,请分析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2.划线部分巧妙地描写出了说书人说书的魅力,请对此加以赏析。
3.以文中“我”的身份,为说书人写一段简短的悼词(现代汉语、字以内)
第一处描写,刻画出说书人的基本形象特征;第二处描写,突显出说书人生活的困顿;第三处描写,写出说书人生命的破败、卑贱。(从蓝布长衫,到灰绿色长衫,到破长衫,)长衫的变化折射出说书人境遇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说书人孤苦无依,被社会遗弃的景况。
先写钟声,将抽象的时间付诸听觉,变得具体可感。逐一写与说书人的声音相伴的“定更炮”“大钟”和“云牌”的声音,钟声的变化表现说书时间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听众久久不肯离去,间接写出说书人说书之精彩绝妙、引人入胜。再进一步渲染听书之后的主观感受。以书中人物给人留下的印象之鲜活与其它切记忆之暗淡相对比,用听书者生动的联想和想象,从侧面表现并强化说书人说书之精彩。
示例:《悼说书人》
一把旧折扇,一块惊堂木,一张巧舌,让书中人物鲜活;一件蓝布长衫,一种卑贱职业,让人生苦短。张口是感动,闭眼是落寞。但于“我”你是大写——于平凡中创造不可企及的侠义勇敢、执着坚守!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肖像或外貌描写)以及作用的把握能力。
(1)符合说书人的身份;(2)坚持穿长衫也体现了说书人对传统艺术的执着;(3)长衫的变化也暗示了说书人生活境况每况愈下;(4)推动情节的发展。文中第一次描写说书人的长布衫是作者在城隍庙月台下面第一次见到说书人,那时候的说书人还是位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刻画出了说书人的基本形象特征。第二次描写是作者后来到城里来,这时候的说书人比以前更瘦更黄,他的长布衫变成了灰绿色,并且咳嗽吐血,写出了说书人生活的困顿。第三次描写是说书人去世后,两个抬手抬着说书人的灵柩,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写出了说书人生命的破败,卑贱。通过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长衫,再到破长衫,可以看出说书人的境遇变化,从而反映出说书人作为底层人民的代表,他的生活无依,被社会抛弃遗忘的现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段的赏析能力。
本段先说到说书人从傍晚直说道天黑,将无形的时间付诸听觉,先说到定更炮响过,然后又说到寺院里的大钟,最后又写到故楼上的云牌,通过钟声的变化来表现说书的时间之久,当这些声音一个接着一个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黑暗中只剩下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说明听客久久地沉浸在说书人的书中,从而从侧面衬托出说书人技艺的高超,魅力之大。接着又写到听书人的感受。当一切曾使我们苦痛的全过去了,全随了岁月黯淡了,甚至消失了,但是那些书中的人物却在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并且永远顶生动顶有光辉,以书中人物给人留下的印象之鲜活与其它切记忆之暗淡相对比,从而可以看出说书人的说书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从侧面表现并强化说书人说书之精彩。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以及语言表达之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说书人的形象特征为:(1)说书人技艺高超,让听众沉迷其中,并带来美好回忆;(2)身份低贱,生活落魄,他讲述一个生动的侠义故事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3)对说书艺术执着,生命垂危时还坚持说书。
作者在小说中的情感取向为:(1)赞美说书人技艺高超,对他展示给人们的美好侠义天地表现出无限眷恋;(2)赞美说书人执着精神以及自尊自爱的品质;(3)遗憾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被小城的人们渐渐遗忘,对传统的文化精神失去了活力,显得荒凉破败感到痛惜。
小说中塑造了一位说书人的形象,说书人以说书为唯一的生活方式,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暗示出说书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孤苦无依,同时作者在回忆中加入了自己的议论和抒情,表达出作者对说书人的同情,但是说书人对大多数人的意义只是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人们对他的遭遇缺少最起码的同情,从而看出说书人被社会遗弃的现状。所以本文作者借说书人的遭遇来表现人和生存环境、人和社会的矛盾,从而说明在旧的时代,底层人们被凉薄、被遗弃的社会本质。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结合文中“我”对说书人的感受表达对其不幸离逝的哀悼之情。悼词的基本内容包括:首先表示沉痛心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接着做出总结评价,最后对死者的逝世表示惋惜并勉励后人。
写作训练:由《项脊轩志》中祖母的话所想到的
写作训练:青年榜样,助力成长
写作训练:如何看待合不合群
写作训练:被需要为话题
写作训练:面对不同观点立场,我们应该展开辩论还是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