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千年城隍庙,竟藏着这么多惊人秘密
2022/12/31 来源:不详扬州是以寺多、寺美闻名遐迩的。晨会报选题,提到了北郊城隍庙大修结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翻检资料,得知扬州市平山乡堡城村十字街东北侧的城隍庙,始建于隋代,岁月变迁,曾经风光的城隍庙仅剩下一座楠木大殿。年,我市启动对城隍庙的修缮工作。近日,扬州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市级文保单位城隍庙的修缮工程进行验收。让人们重新聚焦这座千年庙宇。
城隍庙,历经磨难今犹在
城隍庙,道教建筑,为旧时供奉城池守护神的庙宇。这座城隍庙始建于隋代,故称隋城隍庙,。初始规模较大,有大殿、配殿、楼阁、客堂和其他配房,传说原有房屋九十九间半。大殿前后植有四棵银杏树,四周围墙高砌。城隍庙西侧有口“胭脂井”,传说隋炀帝下扬州期间,他的嫔妃、美女曾住在城隍庙,梳妆时不慎将胭脂落入井内,井水瞬间变红而得名。
唐代时,这里为扬州大都督府(帅衙)署所。蜀冈之上的大唐扬州双子城,是一座南北十一里、东西七里、周四十里的长方形城池,这是一座“联蜀冈上下为城”、相连呈“吕”字形的巨大都城。冈上城叫衙城,又叫子城,冈下城叫罗城。衙城,是唐建中四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沿袭隋朝之江都宫原城址重建。因由诸多官署、淮南节度使、江都、江阳、扬子县衙、淮南军营组成,因此得名衙城。处于衙城核心的,就是扬州大都督府。
城隍庙几经战火焚毁,又几度募资修复。风雨侵蚀,风云变幻,如今仍存楠木大殿5间,尚可遥想当年淮南首脑办公机关殿堂巍峨,鸱吻粗犷。
清嘉庆十二年(),将象鼻桥旁废圮的两根“将军柱”(高2米多,直径0.5米,身为八角形,下为扁鼓形旗杆座)移至庙前,以存古迹。现陈列在观音山旁的成象苑内。江浙巡抚阮元为之撰文勒石,以记其事。清咸丰年间,庙宇再次毁于战火。虽经光绪年间再度募资重建,规模终究未能复原。后又因年久失修,庙房逐渐破败,仅剩西部四座各四间的庙房尚完好。院内东、西各有一棵银杏树,庙内供奉火神、眼神、痧神、痘神、送子娘娘、催生娘娘、雷公等神像。年以后,僧人满道化缘筹资,修造了五楹大殿。后来,僧人觉恨又募建僧房六间。日寇占领扬州后,在庙的四周筑起四座碉堡,院墙外四周都挖了壕沟。抗战胜利后,城隍庙连同火星庙、七星庙只剩庙房三十多间,庙内仅有师徒二人。
年3月,堡城村许巷组许恺芝等人利用该庙的房屋开办堡城小学。解放后,五间楠木大殿作为文物予以保留。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以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城隍庙大殿进行了两次抢救性维修。
崔致远扬州的办公地
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的崔致远,在扬州的工作地点就是今唐城遗址博物馆附近的堡城村堡城小学内的城隍庙。据史料考证,崔致远在此做官著书时,新罗还未有自己的文字,是崔致远给新罗带去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故韩国人称崔致远是“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历朝历代都对他十分爱戴有加。韩李朝(约是中国清朝时期)政府就曾明文规定,崔的后代可以免服兵役。崔致远的人品也极为韩国人所称道,他不但性情耿直,从不委屈求全,而且生相极好,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帅哥”。在韩国,只要提到中国,提到汉文化,韩国人立马会想到随处可见其雕(塑)像的崔致远,而说到崔致远,又会想到了《桂苑文集》,想到了美丽富饶的中国扬州。
年,崔致远因离开祖国多年,向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高骈请归。高骈以加封名衔和丰厚赏赐为他送行,大唐朝廷又授予他唐朝“国信使”,委他以加强新罗与唐朝交流重任。崔致远在恋恋不舍中离开扬州,返回祖国。
是“四相簪花”发生地
北宋庆历五年,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一枝四岔,每岔都开了一朵花,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两个人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正好身体不适,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金带围,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后来这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
(四相簪花朱旭)
据《梦溪笔谈.补笔谈》的记载以及韦明铧的考证,当时韩琦的官署后花园所在地就是位于堡城路号的老城隍庙遗址内。据扬州大都督府石碑记载:“扬州大都督府设立于唐高祖武德七年,辖扬、和、滁、润等七州,淮南节度使设立于唐肃宗至德元载,辖扬、楚、滁等八州。淮南节度使中的著名人物有高适、杜佑、李吉甫等。一批才高学富的文人担任了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碑文中特别记载了入唐求学、得中进士的新罗崔致远。”“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衙署”几个大字。正好与《梦溪笔谈.补笔谈》中“韩魏公帅淮南”的描述相互印证。
修脚界鼻祖牌位存放地
扬州修脚界则尊吕洞宾为鼻祖。旧时扬州,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这天,相传是吕纯阳的生日。当天全体修脚同仁清晨早起,服饰整洁,于茶馆会齐,集中前往小金山天雷寺内,面对吕祖牌位肃然敬礼后,列队绕牌位一周。待简短仪式结束,各位修脚师傅相约再去教场九如茶馆喝茶、吃点心,这一天是不准动刀的。时过境迁,后来吕祖的牌位迁至堡城城隍庙内,到了上世纪40年代,又迁至湾子街东岳庙内,最后安置在天宁寺大殿的背后。该习俗,如今上了年纪的老修脚师傅都还记忆犹新。
扬州究竟几多城隍庙
扬州可不止这一个城隍庙。石塔寺旁就有一个。庙始建于元代,明洪武二年(1369)毁,后重建。府志说是始建于元至顺二年(),明洪武二十六年()因庙毁重建过。历史学家谈迁为了重写明史《国榷》,特地北上实地探访和搜求资料,于顺治十年()七月路过扬州。他拜谒了史可法墓,游览了兴教寺、琼花观、平山堂,看到了至今仍生气盎然的可四人合抱的城隍庙大银杏树:“壬寅,雨,众禳于城隍庙……庙内银杏树围可四人。”由此可见,其是三百多年前古人心目中的古树。年,两层楠木藏经楼原址内南移30米,临近马路,石塔则在原地,与塔东城隍庙内唐代一棵银杏树一道被保存在石塔路(今文昌中路)中的绿化岛上。
丁家桐先生回忆说:今日矗立大道的两株唐代银杏便是当年庙中旧物了,中午,守庙的道人外出吃饭,寂静而阴森的殿阁中空无一人。白无常黑无常龇牙咧嘴,十殿阎罗前种种刑狱血肉淋漓,偶闻鸱鸣,但又不见树头鸟影,一个人不敢在庙中久留。城隍庙的道士,乃是扬州府城隍殿殿主孙归源道长。熟知道教音乐,笛子吹得尤好。老道士手中有一批抄自明代宫廷内苑的乐谱。
邵伯也有城隍庙。按大清律,府、县方可设城隍神,乃因城隍老爷是迷信传说中主管城池的神。邵伯城隍庙是江都唯一一座城隍庙,可见邵伯当年的繁华。邵伯城隍庙位于邵伯镇北,明朝洪武三年建。原为搜盐所,明季所移于仪征,镇人捐资以遗址建庙祀城隍。
宝应县也有城隍庙。上世纪90年代初,宝应县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旧址上重建宁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