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广州最美老街永庆坊,简直靓爆镜

2022/11/25 来源:不详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37.html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共广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报告提出,要建设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城乡环境,加强城中村综合治理,加大“三旧”改造力度。

公众齐参与,老城换新姿。被称为“广州最美骑楼街”的恩宁路改造项目成立广州旧城更新首个公众参与平台,将有限的空间改造与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传承历史文化相结合,探索实现从推动“城市增长”向“城市成长”的跨越式转变。

老城永庆粤韵芳华

阳光斜着身子从青砖房的屋顶滑落,铺满光滑的麻石小道,慵懒的小猫惬意享受静好岁月;满洲窗、趟栊门、油纸伞……恍惚间,西关小姐摇着锦扇从眼前款款走过——这里是永庆坊。

微改造后的永庆坊焕发新的活力。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航拍永庆坊。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摄

作为广州第一个旧城微改造项目,恩宁路“永庆大街”在微改造后变身“永庆坊”,这是一次不动声色却彻底的转身。

永庆坊的老建筑有了新生命。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摄

永庆坊,李小龙祖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老建筑换了新颜更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碰撞;咖啡馆、茶室、手工艺术品店、餐厅、服装店、民宿和谐相处。

和永庆坊紧挨着的是粤剧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沿茘湾涌南、北两岸布局,最终形成中心大水庭配合六组别院的院落格局。

粤剧艺术博物馆内的建筑和园林,构建出一个非常精致和谐的空间。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摄

粤剧艺术博物馆建筑吸取岭南庭院“连房广厦”式布局的精髓。南岸园林建筑总体布局沿“十”字轴骨架排布,环绕中心晚沙湖,边界上的建筑采用合院式布局,错落“别院声歌、普天叹曲、梨园种声、銮舆载乐、吉庆别馆、琼花畅曲”六组院落空间。中心庭园引荔湾涌水进入场地,占总用地面积12.8%,广阔的水面使建筑群沉浸于一片氤氲水气之中,犹临仙境。

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的粤剧表演。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广东省中小学生地方戏曲展演活动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摄

同时西园之内各个园林小院,水畔、山石间、曲径回廊、涌边、桥头、榕树下都可以作为粤剧私伙局的表演场地,整座博物馆为粤剧传承营造出最大可能的戏曲空间。

到永庆坊,来粤剧艺术博物馆,进行一次时空的穿行,让当下、历史和未来静静对话。

古街微改造小巷大人文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成立广州旧城更新首个公众参与平台

案例聚焦: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

成立共同缔造委员会

01:15

听“老西关”讲述恩宁路的改造和保护之路。

已经退休的汤惠英在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住了十几年,她笑称自己是传统的西关小姐。由于祖辈在恩宁路的老屋被拆迁,年汤惠英搬到多宝街、紧邻荔枝湾涌的9层高回迁房。说起街区的更新改造,汤惠英感触颇深:“荔枝湾涌未揭盖复涌前就是一条被覆盖着的臭水沟,涌边还有不少居民乱搭建的房子,根本没地方散步。”

改造:臭水沟变成小桥流水

恩宁路素有广州“最美骑楼街”之称,以西关特色浓厚、骑楼形态优美而闻名。但起始于年的恩宁路改造至今仍未完成,直到年粤剧艺术博物馆的落成、永庆坊的开业为古老的恩宁路带来了新气象。汤惠英说:“过去的臭水沟变成了小桥流水,坑坑洼洼的路面全部铺上了平整的麻石;穿过一座石桥,步行两三分钟就能到粤剧博物馆和永庆坊了,散散步、饮杯茶,日子过得舒适惬意。你看,住在一楼的街坊还种上了百香果,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共建:每周召集居民代表开会

街区的变化不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善,居民对更新改造的参与度也在极大提高。今年9月,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广州旧城更新首个公众参与平台,该委员会在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荔湾区委区政府和国规部门的指导下,由多宝街牵头,区城市更新局及区国规局配合,统筹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社区规划师、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媒体代表、专家顾问等成员共同参与。

委员会旨在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培育“美好恩宁”的社区精神。协调居民、业主及运营方等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探讨建筑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并协调和监督更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在汤惠英看来,现在当地居民与政府、开发商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街道每周五都会召集居民代表们开会,讨论一下哪些地方需要改造、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据悉,共同缔造委员会从9月7日成立至今的一个多月里召集了三次会议和一次入户调查,居民们不仅依据自身的历史记忆提供了改造方案上的好素材,还提供了关于建设用地和相关规范的建设性意见。

例如,有老街坊查询史料发现,很多年前的恩宁路地段有不少跨涌桥,尽管早就已经没有痕迹了,但如果未来要恢复老西关水系时史料将会起到作用。此外还有街坊建议,粤剧博物馆的地下停车场应该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还有街坊建议,街区内应该完善残疾人通道等设施,夜间照明问题也需要改进。

未来:二期内完成整个片区更新

去年12月,广州被列入住建部第一批10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恩宁路改造正是试点项目之一;今年,恩宁路改造二期工程开始进行,其范围包括了东至宝华路,北至多宝路,西南至恩宁路,用地总面积11.37公顷。这意味着,始于年的恩宁路改造,继年一期永庆坊项目之后,将在二期内完成整个片区的更新。

对于正在进行的恩宁路二期改造,汤惠英充满期待:“过去西关非常繁华,河道纵横。听父辈们说,货船从现在的西堤码头可以一直进到恩宁路。”在汤惠英看来,西关的粤剧文化、骑楼文化、商贸文化等都弥足珍贵,应该好好保护和发扬,“西关过去就是繁华的商业街,更新改造后要吸引更多的人重回西关,首先要解决停车难问题,游客多了周边商铺才会旺,本地居民的收入才能增加。”

基层思考:

让老社区潮起来让年轻人搬回来

对于刚成立不久的共同缔造委员会,荔湾区城市更新局调研员江伟辉表示:“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共同缔造委员会办公室,可以让居民在这里很轻松地聊天喝茶,共同品读旧时城市记忆,建设成一处本地居民可以驻足交流的场所,而不是呆板严肃地围在一起开会,这样很多想法、诉求才能真实表达。”

江伟辉全程参与了恩宁路十几年来的更新改造进程,他表示,年开始做方案时更多地考虑经济上的平衡,“当时密集地做了6轮方案,基本上都是大拆大建,只保留恩宁路上的骑楼街,但即便这样,要想做到经济平衡还是不得不建高层,对老城风貌的破坏比较大。”

到了亚运会前后,恩宁路改造的思路开始转变,既然做不到经济上平衡,就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持历史街区的肌理为主。在江伟辉看来,年《恩宁路旧城改造更新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更改》在广州市规委会上获得通过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这是一个做‘减法’的规划,不增加街区的建设量和容积率,还对绿地率、建筑密度等规划指标、设计规范进行了突破;同时明确提出了‘红线避让紫线’的要求,保持了历史街区的肌理。”正是这一规划奠定了今天恩宁路更新改造的大格局。

作为广州第一个旧城微改造项目,恩宁路永庆大街华丽变身为永庆坊,成为吸引年轻人群重回老西关的“打卡地”。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摄

江伟辉表示,永庆坊项目收获不少赞誉,为老城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正在进行的恩宁路改造二期工程引入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有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的上海新天地设计团队,在建筑设计水平、保护街区风貌、产业导入等方面都将进行优化。

江伟辉表示:“恩宁路二期改造项目中居住仍然是重要内容,我们希望体现旧城社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打造高品质复合型社区。”江伟辉透露,除保留了部分不拆迁的原有居民住宅外,还考虑用一些已经征收的地块建低层的长租公寓,吸引更多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群重回西关,不只是做物质形态的更新,更要做人口结构、社区文化的更新。

他表示,社会经济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进入转型期,城市更新需要走精细化、品质化的道路,“恩宁路改造二期项目至少需要3年以上,街区的大格局才会得以呈现,而涉及私房的更新、精细化提升等更是一个长期的、滚动的过程,更新应该是可持续进行的。”

专家点评:

城市更新改造要体现对人的关怀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骆建云表示,过去的三旧改造是以盘活资源、提高效率为目标,通过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挖掘低效益潜力,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价值洼地”,重新配置新的土地和空间载体,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速发展。这是城市更新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发展面临土地资源不可能持续增加时的必然选择。

同时,当城市的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度、大踏步前进时,城市发展方式就必然面对转型的探索,城市作为资源要素的集聚平台,最终是要靠人的参与来实现创新和创造。而吸引人才、吸引创新产业集群的能力取决于城市的各方面条件。因此城市更新将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也就是以更新改造作为推动力,来不断提升城市在文化价值、生活条件、环境风貌等各方面的宜居水平,体现对人的生存、生活、工作及发展的关怀,提高居民生活、工作的幸福感,强化和维持对各类要素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和保持城市的竞争力,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改造成为广州打造宜居环境、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这是广州城市更新工作的第二阶段,是三旧改造的衍生和重要补充,更是广州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体现。

骆建云表示,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发展的一部文明史,也是城市更新的基本内涵和价值目标。广州的历史城区是广州城市文化的根源,最能体现广州独特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是展现广州城市品位、城市精神、城市形象与活力的重要区域。通过城市更新保护复兴旧城、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城市文化才能真正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塑造独具魅力的广州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软实力。

数说更新:

广州推进改造个老旧小区

◆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已批城市更新项目个,改造面积.5平方公里。全市更新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7%。更新项目实际投资亿。预计未来三年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约亿元。

◆截至目前,广州已推进改造个老旧小区,投入市财政资金16.4亿元,新增绿化2.6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5万平方米,修缮历史建筑平方米。

◆广州城市更新过程中坚持将社区改造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共同缔造。在全市成立94个社区建管委员会,“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充分尊重居民意愿。

◆广州连续两年举办老旧小区微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竞赛,面向社会无门槛征集改造方案,吸纳民间智慧;以艺术设计为切入点成立两个社区工作坊,提升社区文化氛围;选聘社区设计师近人,为改造提供第一手专业指导。

记者观察:

老城复兴迎来新机遇

旧城改造难,是大家的共识。广州是一座有2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城区面积20.39平方公里,列入保护规划范围的骑楼街有60条,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但对于生活在老城里的街坊来说,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下水道是否畅通、下雨天是否会水浸,有没有饭后散步的地方、医院。俗话说,故土难离,街坊们不愿意离开老城,老城也离不开老街坊。如何提升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老城品质成为关键所在。

年《恩宁路旧城改造更新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更改》在市规委会上获得全票通过时,记者有幸旁听,社会各界都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时任市规划局局长王东说:“该方案获得全票通过,有些意外,也很高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未来的旧城改造要以传承文化为第一目的,此外就是改善老城区的生活环境,经济平衡不是前提条件。”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重要内容,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前所未有;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城镇化的一大重要抓手,政府、发展商、市民对旧城更新的热情不断增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旧城更新也找到了新的方向,老城复兴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专题统筹:毕征、汤新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王楚涵、陆勇通讯员穗更新宣

视频拍摄/广州日报全媒体苏韵桦、庄小龙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洪达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