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论诗丨谷雨,不妨沏一盏清茗
2022/6/24 来源:不详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雨水大量增加,此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农作物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只有降雨量充足及时,谷类作物方能茁壮成长。因此,谷雨这个节气本身就代表这对农耕顺利的美好意愿。
谷雨诗词灵感来源
农耕文明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温床,对于标志性的节气,自然会引发出诗人对于农耕劳作的感慨,比如晚唐诗人曹邺的这首《老圃堂》:
老圃堂
唐·曹邺
召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这首诗描绘的就是诗人在谷雨时节的劳作:房子旁边有一片瓜地,到了谷雨时节,雨水充足,我开始亲手锄地干活。昨天吹过的春风欺负我不在,把我床边还未读完的书给吹落在地。
多有意思的一首小诗,简洁明了,轻松自然,将劳作与读书这两件“辛苦事”说的好像享受一样,其实这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这二者的理解,农耕的文明是相信付出与收获成关联的文明,再辛苦的事如果和收获相关,所受的辛苦便也值得了,耕作如是,读书亦如是。
谷雨与茶
与谷雨相关的诗词中,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茶”。民间有句谚语“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正是采茶的好时节,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曾谈到关于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时节所采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所以自古以来,谷雨品新茶,也就成了文人雅士的一大习俗。
谢中上人寄茶
唐·齐己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这首诗是诗僧齐己所作,说的是友人寄来谷雨新茶,茶色泽翠绿,清香扑鼻,自己招呼身边朋友,用泉水烹茶,共品香茗,想到寄茶而来的远方好友,不由得开始了思念。落花泉水,谷雨新茶,加上诗僧的身份,不由得让人读到此诗,便生出一种空灵幽深之感。
“茶”在诗词中有着特殊的意象,无论是苏东坡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还是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都让茶和文人的高雅情操相得益彰,更显意蕴深长,不过说到谷雨之茶与文士高雅,自然少不了“梅妻鹤子”的林逋: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宋·林逋
白云峰下两枪新,
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恰如湖上雪,
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
筯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
愿和松色劝三巡。
诗中所提的“腻绿长鲜”便是对谷雨茶的夸赞,这时温度适宜,雨量充足,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香气宜人。这首诗是林逋送给僧人灵皎的,其中说的“瓶悬金粉”是灵皎的饮茶用具,涂有金粉的汤瓶。林逋说自己没有这么好的饮茶用具,但看着茶盏中浮起的点点琼花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宋代是个文人辈出,且雅致风流的时代,这诗中的“点茶”,就是宋代形成的一种品茶方式,以茶筅在盏中搅动打出茶沫,诗中的琼花、筋点、雪浪皆指茶汤经搅拌后所起的沫饽。想想这些风雅的称呼,便可知这谷雨茶的清香与回味。从这里也可看出,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文化,追本溯源,其实而诗词中的文人风雅,也来源于我们对自然,对农耕产物的体悟。
谷雨诗词欣赏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
为了使你更好的去感受一下其中的联系,再推荐两首谷雨的诗词:
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
唐·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七言诗
清·郑燮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
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
一杯香茗坐其间。
谷雨
从这两首元稹与郑板桥的诗中也不难看出,农作、自然、人文,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和谐而统一的。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之后,就即将迎来夏天。
谷雨,不妨沏一盏清茗,读一些诗书,伴着茶香品一品文化的意蕴。
本文同步以采访形式发表于《吉林日报》
往期回顾
天博论诗丨清明在家,点一盏读书灯
春分昼夜半吉林春定来
给自己一首诗的时间
诗词有什么用?
说观点,讲故事
偶尔言辞锋利,偶尔文艺清新
偶尔时事热点,偶尔诗词歌赋
发什么,什么时候发,完全看心情~嘿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