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只为下江南猎美也许历史欠
2023/11/8 来源:不详隋炀帝修建了隋朝大运河,大运河的中心在洛阳,北边到达涿郡(今北京),南边到达余杭(今杭州),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当然历史上隋炀帝被认为是暴君昏君,但是关于他修建大运河的原因有很多说法,大家最广为流传的就是为了下江南猎艳,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或许历史真欠他一个道歉!民间关于隋炀帝修建隋朝大运河的说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为了断王气,也就是斩断别人当帝王的风水,这样能保证大隋江山千秋万载,明齐东野人的《隋炀帝艳史》里面有一章“耿纯臣奏天子气,萧怀静献开河谋”,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在《资治通鉴》里面也有相关记载,有个叫做章仇太翼的人跟隋炀帝说:“陛下是木命,而关中是木之冲,不可常住”,隋炀帝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搬迁到洛阳。由此可见隋炀帝对风水一道还是非常相信,这也就为这种说法提供了证明,也不能说是无中生有。第二种说法是他修建大运河是为了下江南猎艳,赏花,公用就是享乐,隋炀帝在没做皇帝前,曾亲自率领百万大军,平定江南,后来做了扬州总管十年,历史相关传说表明,扬州有一种琼花非常漂亮,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琼花,享美景美人。《隋炀帝艳史》写炀帝因为“江都锦绣之乡,又有琼花一株,擅天下之美”,所以他“久思游览”。第三种说法也是最主流的一种看法,他修建大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方便运粮,同时加强对江南的统治,虽然说隋朝统一了天下,但是因为天下分离已久,所以南北经济和文化差异都比较大,原来南塘地区的一些头目还蠢蠢欲动,为了加强全国的控制,让朝廷的权威和力量能迅速到达江南,所以他才下令休了大运河。对于这几个说法,第一种算是民间传说,虽然有些佐证,但是还是不能确切,而第二种隋炀帝看琼花更是无稽之谈,琼花是每年四五月份开花,但是隋炀帝修建好运河后第一次出游已经是秋天,而且琼花是唐代才有的花,所以这种说法也不靠谱。所以只能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为了贯通南北,把江南的粮食运送到北方,同时加强对江南的统治和巩固。或许有的人认为隋炀帝就是个昏君,怎么可能想到为了江山社稷修建运河呢?其实这可能是历史的误解,要知道隋朝的历史是唐朝撰写的。其实隋炀帝修运河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运粮,运兵攻打高丽,对于剑指北方不管有或者没有,但是攻打高句丽是隋炀帝修建运河的直接原因。隋朝刚刚统一天下,但是因为南北方长期分裂,各地都有自己的打算,所以隋朝的政权是不稳固的,不仅仅有江南的叛乱,“婴州人汪文进、会稽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侩皆举兵反”“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在北方边疆地区,东突厥的都蓝可汗,也多次侵扰边境。在东北,高句丽对隋朝虎视眈眈,从隋炀帝年轻的作为来看,他是不可能让隋朝随时处于众敌环伺中的,所以为了让四海臣服,他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在高句丽以北的东突厥已经称臣,高句丽以东的靺鞨、契丹,以西的新罗百济先后投降后,隋炀帝把目光盯向了高句丽。高句丽让隋炀帝三次出征,后来唐朝的时候也是用了几十年才将其灭掉,这个高句丽为什么如此可怕呢?西晋内乱时期,高句丽逐步控制了整个辽东地区,虽然在表面上受中原王朝统治,但是随着实力的不断强大,开始和朝廷分庭抗礼,在隋朝建立后,还厉兵秣马,准备和隋朝大战,经常袭击隋朝北部边疆,使得隋朝的中央集权受到极大的威胁。政权受到威胁,隋炀帝自然要对对方实行打击,所以当突厥已经臣服,隋炀帝的大刀就砍向了高句丽。而对高句丽用兵,在当时却遇到了很多麻烦。首先是隋朝的北方地区经济落后,长期的战乱使得北方遭受到重大损失,人口不多,打仗需要的粮草也不够用。其次是辽东高句丽地区,距离国都和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都很远。粮草对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只靠骡马和肩扛人挑,速度慢,运量小,已经满足不了快速运送粮草和运送军队的需要,而只有水路运输才可以实现这个需要,开凿运河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冷兵器时代,没有比这个更好的选择了,于是隋炀帝就决定开凿了大运河,创造了这一前无古人的历史奇迹。大运河修建完场之后,隋炀帝一打就是三次,且每次都是御驾亲征,这充分说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直接原因就是攻打高句丽。但是当时隋朝的国力也是有限的,长期的真正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修建运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更加让隋朝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最终造成人民起义,大隋灭亡也就不足为奇。中国历史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当朝要修前朝的历史,所以隋朝的历史是唐朝史官撰写,他代表的是唐朝统治者的意志,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权合法化,必须丑化前朝历史,否则自己就是忤逆犯上,这样一来隋炀帝是否是暴君昏君就有待考证,或许历史真的欠他一声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