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原来古代的毒品有这
2022/10/18 来源:不详今夏最火的剧非《长安十二时辰》莫属。看过剧的小伙伴应该还记得,剧中唐高宗李治龙体欠安,有风疾,经常头疼,于是便有大臣献上了“拂菻”,李治吃了这个药,头疼马上好了。这样的一幕“献药情节”,使人不仅遐想,唐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有这样作用的药物吗?那它和毒品又有什么样的渊源呢?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唐时期的毒品及形态
研究唐时期的毒品,除去毒品的名称老是变化这一难点之外,历史上关于唐时期的毒品记载并不多,只有零星几句话分散在浩瀚的史料当中,研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仍能通过文献的记载和史料的研究追溯到有毒品影子的几千年前的中国。
中国最早的毒品叫五石散。
《世说新语》中曾有几篇说魏晋人士喜欢服用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吃了后要行走来散发药性,叫“行散”。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处罗曰:……,公主饵以五石,俄疽发死。主以子奥射设陋弱,弃不立,更取其弟咄苾嗣,是为颉利可汗。
此外唐太宗李世民之死,也跟长期服用丹药(类似五石散,含有五石散中硫的成份)有关。
《资治通鉴》记载:……,迎谏于马首曰:‘陛下饵金石,……’”
《旧唐书》记载:“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
《朝鲜通史》记载:李世民征高丽时候,攻城时受了箭伤,退兵后不久就死亡……
鸦片是祸害中国最厉害的毒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毒品。
鸦片进入中国始于唐代。波斯僧人将蚕虫藏在竹筒里带到拜占庭帝国,也可能是他们将鸦片带到长安,还有另一个渠道,便是从海路来到广州的“大食商”。此时的鸦片是一种珍贵的药品,味道苦、气味臊、花色却艳丽,名字也很美,叫阿芙蓉。
《旧唐书·西戎传·拂菻》:“乾封二年(公元年),遣使献底也伽。”
《长安十二时辰》中发生的时间是为“天宝三载”,即公元年。比文中的时间晚了78年。而乾封(年正月—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据称这次"献药",就是因为唐高宗李治龙体欠安,有风疾,经常头疼。李治吃了这个药,头疼马上好了。
拂菻国指的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随着时代的变迁,拂菻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如今读珐琅,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当时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
"底也伽"最初是一种解毒药,颇为珍贵。
“底也伽”是一种众草合成之药,是上古及中古时期著名的含有罂粟成分的万能解毒药。拂菻国的医生认为,鸦片具有抗毒功效,是治疗慢性头疼、眩晕、耳聋、中风、视力差、嘶哑、咳嗽等疾病的解毒剂,故当时鸦片是“万用解毒药方”的主要配方。
通常认为底也迦的主要成分是:鸦片、龙涎香、缩砂、肉豆蔻、肉桂等。鸦片是其中最重要成分。对于底也伽含有鸦片这个看法古今学者较为一致。在《底也迦考——含鸦片合方始传中国的问题》一文中对底也伽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其中讲到了另一个有趣的成份——狮子拉的屎。
在《新修本草》中有:“底野伽,味辛、苦平,无毒。主百病,中恶,客许邪气,心腹积聚。出西戎。……,状似久坏丸药,赤黑色。胡人时将至此,……”
从上述描述来看,底也伽很像大烟膏。
鸦片的英文叫opium;阿拉伯语叫Afyūm。根据阿拉伯语的翻译鸦片又叫阿芙蓉。鸦片在古时候还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名字,一个是根据希腊的发音翻译成了阿扁(陈水扁自称的阿扁),另外一个是墨客骚人翻译成的雅片。
罂粟一般指的是罂粟属植物的统称,罂粟属目前发现有多种植物。
主流的看法认为,早期的罂粟是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罂粟种子带进中国。时人喜欢赏花,隋炀帝喜欢上的是扬州的琼花,武则天偏爱洛阳的牡丹。由于罂粟花开娇艳美丽,大多将其用作观赏植物,被种植在深深庭院。
在隋唐时期,罂粟并没有用于炼制鸦片,但是它很快引领起了风尚,到了晚唐时期,罂粟已经在大江南北普遍种植开来。尽管罂粟种植很广,但是当时并没有从罂粟炼制成鸦片膏的技术。所以无从谈起吸食鸦片的吸毒方式。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最具有毒品特性的是闻染的降芸神香。
在剧中闻染的降芸神香居然能摄人魂魄。
到了宋代,鸦片的主要功能还是治病。宋人甚至有人认为,用罂粟配药能解毒治痔疮肛脱。辛弃疾即服用过由一“异僧”用陈年罂粟壳与人参一起配成的“威通丸”,治此疾。
北宋《开宝本草》:“罂粟子一名米囊子,一名御米,其米主治丹石发动不下,饮食和竹沥煮作粥,食极美。”
吸食毒品在中国大范围流行是从元朝开始的。蒙古族人在征服印欧的同时,把鸦片作为战利品,从西域带回来中国,元朝时“士农工贾无不嗜者”。而毒品泛滥,当从明代始。
徐伯龄撰《蟫精隽》第十卷“合甫融”条称:“海外诸国并西域产有一药,名‘合甫融’,中国又名鸦片……有毒,主兴助阳事,壮精益元气。”
清初鸦片烟从海外流入闽广沿海,消费形式的改变最终使稀有的药品变成昂贵的奢侈品——烟,消费阶层也从上流社会转向一般富家子弟,“块土价值数万钱,终岁但供一口烟”。
乾嘉时人姚君游广东,回来后向友人描绘粤人吸鸦片:“其气芬芳,其味清甜,值闷雨沉沉,或愁怀渺渺,矮榻短檠,对卧递吹,始则精神焕发,头目清利,继之胸膈顿开,兴致倍佳,久之骨节欲酥,双眸倦豁,维时指枕高卧,万念俱无,但觉梦境迷离,神魂骀宕,真极乐世界也。”
来源:人民公安报
编辑:网警小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