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评论守正创新开拓非遗传承之路
2022/9/11 来源:不详扬州木偶无疑是扬州的一张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且不说她在全国木偶三大流派中引人瞩目,也不说她漂洋过海、走南闯北的美名远扬,就说她两次亮相国家大剧院,足以让地方文艺院团叹为观止了。国家大剧院,神圣的艺术殿堂,能一次登台亮相就不容易了,居然还能有第二次,要不是疫情影响,接二连三的美事还真不是吹的,也许早就梦想成真了。
就在当下,扬州木偶剧团7月份还接下了近30场的商业演出,山东、陕西、四川等地邀约不断,让憋坏了的木偶剧团的上上下下欢喜坏了。一个地方小剧团在全国竟如此红火,着实让人喜出望外。是什么让他们在景气逐渐复苏的年代捷足先登?这不能不佩服他们拥有的精湛技艺。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句古训用在他们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扬州木偶剧团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从泰兴迁来后,一直靠拿手绝活技压群芳。京剧为主、歌剧为辅混搭的古装木偶戏《嫦娥奔月》,一出场便先声夺人,叫好不断,中南海怀仁堂的演出,一下子为扬州打出了响亮的名声。现代歌舞剧《琼花仙子》编排不断创新,常演常新,声光电运用自如,全息投影技术紧随其后,成为海内外小朋友直呼过瘾的神剧,演出经久不衰,好评如潮。移植世界童话《白雪公主》创排的木偶戏,演技日臻成熟,堪称经典,只要公演,场场爆满,使业界刮目相看。3年前,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神奇的宝盒》,为“非遗”传承创新找到了鲜活样本,木偶的艺术之美给剧场的孩子和家长带来强烈的视觉听觉震撼。童话景观、时尚表达、独门绝技、卡通造型、奇特表情、动人故事,让剧情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得到完美的艺术呈现。孩子爱看,喜不自禁。家长直夸,乐此不疲。在国家大剧院座无虚席,连续两场,殊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业界对这部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木偶剧赞不绝口。
传统艺术大都称为“非遗”,说明她活得很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作为中华文化的根脉,她必须活下去、火起来、传下去,这是时代的使命,社会的期盼,更是艺术人的自觉追求。扬州木偶的守正创新之路给“非遗”传承找到了可靠的路子。看看扬州木偶剧团几十年走出的路,稍加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清晰的理念、定位和路径。与木偶剧团的人打交道,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们从来不是以所谓的艺术家端着,更多的是以精明厚道的手艺人自觉定位。别看他们低调,他们大多是一级演员,有些人还是行业最高奖“金狮奖”的得主。这个奖放到一般人身上,这还了得。难得他们谦虚低调,时时以手艺人自居,不敢荒疏业务,不忘服务百姓,以演好戏说话,让叫好又叫座来展示剧团实力和形象。木偶虽小,只要用得好,照样能养家糊口,在困难时,他们靠木偶制作,不但渡过难关,而且还“以副养文”,找到一条剧团生存发展的新路。现在木偶制作已成为他们开拓文化消费市场的新渠道,木偶制作与演出美美与共。木偶再小,只要演出好,就不会被人看小,甚至让人高看一眼。
“非遗”传承之路向来坎坷曲折,只要心中有人民,肩上有担当,手上有绝活,明环境之变,知社会之需,走改革之路,就会有惊无险,走出困境,步上良性循环之路。选准好本子,让剧团安身。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么多年,他们靠的是不断创排新剧目,提升老剧目,打磨出几部堪称经典的剧目,这些经典剧目为剧团立身立下汗马功劳,从而使他们能腾出手来抓新剧目的创作生产,为未来打造新的经典。借鉴好法子,使剧团强身。无论是舞美布景的时尚化,还是木偶制作的轻量化;无论是神话传说的现代演绎,还是世界童话的中国表达;无论是幕后的木偶表演,还是人偶同台的绝美搭配;无论是变脸喷火的有机融入,还是书法美术的超难操纵,让本身就不简单的“三根棒”变得绚丽多姿、美轮美奂、大放异彩!走出好路子,为剧团健身。手艺人靠本事吃饭,这个本事不是自封的,它是靠在舞台上使出浑身解数赢得的,各种评比中的金奖银奖的奖杯当仁不让,社会各界叫好又叫座的百姓口碑更是弥足珍贵。人民是支撑戏剧事业发展的靠山,戏比天大,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应是执着不移的信念。为人民演出,让人民满意,是戏曲活下去、火起来、传下去的前提。这是扬州木偶剧团生存发展的密码。
即或在当下演出市场不够景气的情况下,他们统筹疫情防控与剧团发展,靠精深的思想、精湛的技艺、精美的制作,让“三根棒”的扬州木偶,不但为剧团解决了生存发展的危机,而且为扬州文化做了很好的形象代言。(金沙人)
(大运河新闻)
编辑延晨徐蓉
一读桂艳张莉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