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亭林园春花秋叶总相宜
2025/2/21 来源:不详亭林园——春花秋叶总相宜
已然深秋,才记起今年春天游亭林园时,就在心中默念过的秋天再来赏杏,差点给忘了。
说走就走,今年第二次来到了昆山亭林园。
玉山佳处亭林园位于苏州昆山市区玉山镇西北隅,占地面积多达亩,甚至圈进了整个玉峰山。
玉峰山是昆山境内唯一的一座山,虽然海拔才80米,因形似马鞍,曾名为马鞍山。
清光绪三十二年()这里已辟为公园,名“马鞍山公园”。
后因纪念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昆山人顾炎武(号亭林)而改名为“亭林园”。
亭林园因山而建,玉峰山古有“七十二景”之说。昆石、琼花、并蒂莲并称为“昆山三宝”,亭林园里这三宝齐聚。
经过历年的修建,目前园内已有近百个景点:顾炎武纪念馆、祖冲之像、南宋词人刘过墓、昆曲博物馆、昆石馆、盆景园、华藏寺……人文景观丰厚。
春花秋叶春秋两季,是亭林园最出彩的时分,春看琼花如雪,秋看杏叶似金。
最美人间四月天,琼枝玉蕊,花开正艳,亭林园以满园的琼花为媒。
昆石馆的西侧和凌花阁北的两处,琼花树种植面积达多平方米,当余株琼花齐放时,蔚然壮观。
其中最大的一株琼花树,树龄已有00多年了,树冠周整,玉花繁盛,堪称今世“琼花之最”。
当秋季来临时,此时亭林园又换了一幅妆容,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褐红的水杉,艳红的枫叶,在光影婆娑下,美得不可方言。
此时园内银杏正值最佳观赏期,镶嵌着暖阳的光芒,构成一幅绝美的金色画卷。
来到“步玉峰”石牌坊前,只见石阙上题“玉峰”二字。坊后那株千年古银杏,挺拔端直,一木参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始建于梁代天监十年()的慧聚寺,曾在于此。
相传,古银杏由古慧聚寺僧人所植,原为一公一母两棵银杏。后因寺庙失火,母银杏被焚毁,山前仅留有公银杏一棵。
如今,古寺已消逝,但古银杏虽历经千年,仍云冠巍峨,风起叶落,万物肃静,华盖亭亭,为你而留。
人文景观1.顾炎武纪念馆
顾炎武,号亭林,昆山千灯镇人,为我国著名思想家、爱国学者。他早年反对明朝腐败政治,后又投身抗清武装斗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毕生抱负。作为清代学术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学问家,写有《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不朽著作。
展厅内以绘画、实物、照片、图表、图片、模型、实景、雕塑等形式,介绍了顾炎武的生平、思想、著作等内容。
2.顾鼎臣祠堂
顾鼎臣,江苏昆山人,明弘治十八年(),成为昆山历史上第五位状元。其后又担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顾鼎臣为官期间,为昆山家乡筑城抗兵。昆山本无坚固的城墙,顾鼎臣奏准筑砖城,使昆山的县城形成规模,相当坚固。
后来倭寇犯县,昆山军民凭借坚固的城墙抗倭,百姓得以幸免于难,为此昆山人民立崇功祠堂纪念他。
祠堂外侧有“公生明”“廉生威”两块石碑,彰显了顾鼎臣的清官形象。
.文笔峰
文笔峰位于马鞍山顶紫云岩上,古春风亭前。相传宋孝宗时见魁星于此。
宋淳熙十一年(),卫泾中进士榜首,为纪念昆山的首位状元,便立了这座文笔峰。
明万历四年(),知县申思科移建文笔峰于现址。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曾登文笔峰,并在此眺望赋诗。
4.抱玉洞
抱玉洞位于芙蓉岭下,玉泉井西,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初邑丞麻阳刘谐改称抱玉洞。
石洞内供奉梁代慧向禅师,有八平方米,刻有禅师石像。
石洞对面建有一览亭,亭中可俯视城中风光。
5.妙峰塔
妙峰塔,也被称为治平幢,在民间,老百姓称它为“子孙塔”,子孙关乎于血脉和基业,可见这座初建于宋治平二年的宝塔,在宗教和信仰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妙峰塔的塔基是妙峰庵旧址,塔七级八面,高九米,青石结构。历代曾数度修葺重建,层层镌有神态各异的四十尊佛像,系保存原样而建。
6.昆典博物馆
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从元明时期发源于昆山的戏曲腔调。其曲调舒徐宛转,被称为“水磨腔”。
明代音乐家魏良辅被称为“昆曲之祖”。据传他为了创新“水磨腔”,闭门谢客,独自躲藏在娄江畔的小楼上,穷讨古今韵律,竟然“十年不下楼”。
昆曲博物馆内,以古戏台、观演楼为主体建筑,馆内古色古香,轩阁楼台,回廊曲水,绿树粉墙,交相辉映。
要是碰巧的话,你还可以欣赏到戏曲表演。
以上就是亭林园的部分介绍,当然亭林园中还有诸如昆石、并蒂莲等等更多的文化元素,以后有机会再介绍给大家。
百姓乐园现如今的亭林园,和众多的市民公园一样,早已成为昆山老百姓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作为昆山人,是多么幸福啊,处在如此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地,一想到就让人心生愉悦。
可以来这里强身健体。
也可以是翩翩起舞。
更可以是三五成群,或树下密语,或喝茶打牌。
这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在亭林园中,这些温馨的镜头每天都在发生,已经习以为常了。
成为百姓乐园,应该是亭林园最佳的归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