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与香粉
2025/1/13 来源:不详三人吃完沿东关街往个园方向逛去。
路口一店铺屋山头两个金色大字”国妆“,一看铺面题字,原来是诞生于道光年间的老牌香粉店”谢馥春“。
馥园老宅
店铺旁的馥园,是谢馥春香粉店的旧址。正看馥园介绍,大门旁一古装女子迎过来:“三位可以进去参观,免费讲解,了解百年老牌名店历史。”
我犹豫,华轻碰我胳膊,里面看起来不错,还免费。我往里看了一眼,果然幽静,于这喧闹的东关街中,竟有一处这样所在,实属不易,进去看看。
古装女子领我们从砖石铺成的小径,进入一个月亮门。
馥园是一座典型的扬州古老园林,由谢氏老宅、后花园和粉妆坊三部分组成,是融住宅、园林、作坊三合一的建筑群。
我边欣赏边拍照,她俩跟着古装女子渐远。我紧走两步,听女子说“......所以命名为谢馥春”。
啊啊,怎样命名?
女子笑道,你先跟着我,一会儿再拍。
好好......
后花园
穿廊来到前面花园,临水一片芍药开得正妖娆,花大如盘。
扬州人爱种花。郑板桥曾道:“十里栽花算种田。”欧阳修在扬州做太守时写《答许发运见寄》:
“琼花芍药世无论,偶不提诗便怨人。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扬州除最具特色的琼花,便属芍药了。
宋代王观《扬州芍药谱》曰:“扬之芍药甲天下,其盛不知起于何代,观其今日之盛,想古亦不减于此矣。”
维扬之芍药,受天地之气以生。姜夔《扬州慢》有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即芍药。
宋人崇尚簪花,男女皆是。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说洛阳民俗都喜欢簪花,无论贵贱,连挑担子的苦力也插花。
洛阳人戴牡丹,扬州人则戴芍药。《扬州芍药谱》载:“扬之人与西洛无异,无贵贱皆戴花,故开明桥之间,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
芍药
扬州有个传奇的“四相簪花”典故:
北宋仁宗赵祯年间,枢密副使韩琦到扬州做资政殿学士。有一年州衙花园开了四朵名贵的芍药,曰“金带围”,花瓣上下红色,中间有一圈黄蕊,形似身穿红色官袍、腰系金色腰带的宋朝官员。
民间传言:“金带围”现身,城中出宰相。韩琦非常高兴,遂在花园设宴庆贺。
王珪是扬州大理寺评事通判,王安石是扬州大理评事签判,都是韩琦的部下。韩琦邀了二人,还少一人。正巧有人通报:大名士陈升之赴任途经此处。第四朵花有主儿了。
四人簪芍药的事传出后,民间都说:这四人要做宰相了。说来也怪,32年之内,他四人先后都做了宰相。
古装女子招呼我们往东边回廊。
园里草丛十几个大缸,光滑锃亮,盖着大斗笠。
不知缸里何物,遂问。答曰,头油。
今人对梳头油可能不感兴趣,但古代梳髻需用头油固定发型,因而算是美妆必需品。
头油缸
古代女子刷头油固定发丝,有点像今天的定型啫哩。
有的头油具有生发、黑发等保健的作用。东汉刘熙《释名饰首饰》即云:“香泽者,人发恒枯悴,以此濡泽之也。”香泽即头油,可护发。
《本草纲目》载,茉莉花有催生毛发之功效,用茉莉花制成的头油适合掉发人使用,而水仙花香泽可以去风。
梳头油是谢馥春最具代表性的技艺之一。
油脂烧炼冷却后,倒入窄口坛内,置朝阳面日晒夜露,历盛夏炎暑,曰“露油”。秋分后入背阴地缸内阴窨,隔年使用,曰“窨油”。
露油
扬州美妆自古有名,特别是香粉,被称为“宫粉”,深受皇宫贵人喜爱。
说到扬州美妆,不得不说戴春林。戴春林比谢馥春早年,始于明末清初。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云:“天下香料,莫如扬州。戴春林为上,张元书次之。迁地遂不能为良,水土所宜,人力莫能强也。”
《望江南百调》云:“扬州好,比户戴春林。一样牌题名士手,几番香醉美人心,脂粉旧驰名。”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四回描写的,正是戴春林香粉:
“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
紫茉莉即洗澡花,花籽像小地雷,剥开花种可制香粉。
戴春林之后,又有了薛天锡。道光十年,谢馥春问世。
谢馥春创始人谢宏业原是药材铺的伙计,戴家伙计常来买药材制香料,谢宏业看出其中门道,决心创业。
谢宏业取店名颇费心思。“谢”姓有凋敝之意,“馥”与“复”谐音,加“香”旁与香粉合,又“春”字相连,有回春之意,暗合谢又复春,四季流转,生生不息。
名字确实取得好,让我想起范范家老爷子给曾孙女取名之事。曾孙女姓陈,“陈”姓有陈旧之意,遂起名“陈知新”,温故而知新,妙也!
《江都县续志》记载:“香粉亦扬州特产。昔时戴春林最有名,继起者薛天锡,最后则谢馥春。洪杨乱后,‘戴春林’多至十余家,购物者莫辨真伪,因舍而之薛天锡。近薛天锡亦渐衰微,惟谢馥春贸易称盛。”
戴春林、薛天锡相继歇业后,谢家便将戴、薛两家有经验的老师傅招进店来,谢家于是成了集扬州数百年香粉制作技艺之大成者,不断扩大店铺规模,从而成为扬州香粉业的霸主。
谢馥春在粉形状上又作了改进,制成鹅蛋香粉和鸭蛋香粉。这使谢馥春声誉鹊起,名扬大江南北,生意十分兴隆。
张爱玲也曾在小说里写道:“装着鸭蛋粉的长圆形大银粉盒,绕着桌子,这个递到那个手里,最后轮到她用,镜子已经昏了,染着白粉与水蒸气。”
谢馥春成为我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有“国妆”之称。
年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国际银质奖章和奖状。成为当时国际化妆品著名品牌和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
萍儿想买鸭蛋粉。我读了墙上的梳头歌,想买头油。
只可惜桂花油卖完了。
欸欸,不是鸭头,亦不是丫头,头上哪有桂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