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中梅花诗,三言两语说分明,别样清幽

2023/11/28 来源:不详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象老祖宗这首《咏梅》词,既写出了梅花的精气神,又写出作者的情怀。不管格调还是视野,都足够高度和宽广阔。以老祖宗为代表的一代诗词大咖们,爱梅、又先后咏梅的人数不胜数。但真正能够让人喜闻乐见、眼前一亮的梅花诗颂却并不多……老祖宗上面这一首《咏梅》,便是近现代文学历史上,咏梅诗词之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杰作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标杆。可能是因为太多人写,便难以突出自己?等于说历史上咏梅花的诗词是很多、但精华的比较少:符合大众审美、品味的比较少。在纳兰性德的诗词里面,在纳兰性德的诗词集里面,写梅花的诗词并不多。仅有的几首,但不管是知名度、传播度,都排不上纳兰诗词的十大之中。《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这首词的大意是:不要把扬州琼花比作淡妆,哪一种花就像白色的霓裳?白梅花有别样的幽雅清香,风范是那样自然孤高,不要轻易走近东墙欣赏。梅花有一付上天赐予的冰肌玉骨,同时也付予它加倍的孤高凄凉。可怜这遥远的寒夜,清冷的烟雾和清凉的明月笼罩着它,只留一束疏散的影子在横窗。纳兰性德的笔下,一开始就是“冷”……那梅花的“别样清幽”竟令人“莫近”,它的高洁姿容是上天赋予的,而上天更同时赋予了它凄凉的命运:每一个晚上,词人看到的是“冷烟和月,疏影横窗”的凄清图象。纳兰把他自己身在梅花树下,那种冰凉透骨的氛围传染给读者,让你和他一同感受那份情怀;这是一首咏物词。有人考证说纳兰性德是借这首词咏人,是写纳兰性德的雪梅表妹。表妹名字中有梅字,借咏梅以抒发对表妹的爱慕。可以想像雪梅表妹正值青春期,面似雪中之梅,白里透红,很容易激发纳兰的灵感,提笔写就此词。只是雪梅害羞,不解“莫近东墙”之意。纳兰解释说:“这是从程垓词中‘一枝烟雨瘦东墙,真个断人肠’化来的。正因为梅花具有孤高自傲的品格,容易引起人的感伤,所以不要靠近它。可怜梅花在漫长的夜里,清冷的月光照着,烟雾迷漫着,显得分外凄凉。此梅不同彼梅纳兰性德跟雪梅两表兄妹,就在梅花树下,耳鬓厮磨,咬文嚼字,讨论文章。这一段日子,幸福得不真实,恐怕就是纳兰生平之中,再也跨不过去的“过往”。老祖宗的词、跟纳兰这首词一样,通篇没写一个“梅”字,可又无处不写梅;通篇没写“人”字,却无处不见人的影子。写梅花的品格,实则是写人的品格。词中咏叹的是梅骨、梅神、梅魂,对梅花的赞美无以复加。爱的极处便是恨,所以才有“莫近东墙”之说。借梅花以写人,是作者的真意。冰肌玉骨显然是写人,别样清幽同样也是写人。梅就是人、人就是梅花。可惜,花落花开,今年的梅花还可以争取“梅开二度”;明年的梅花还可以有重开的一季,但表兄妹两个人,却再没有重聚的机会。有可能就是一墙之隔,两个世界。这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这就是纳兰词跟老祖宗的词,在格调、情怀上最大的差别……不是文学成就的距离,而是诗人所站的高度和胸襟的距离。梅妻鹤子《荆州记》一书中记载有名的陆凯《赠范蔚宗》:“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的陇头人…西北边塞地区,古时的苦寒之地的人,代指外地的朋友。一枝春,从此就成了梅花的别称。江南春早,向远方还是寒冬之中的朋友寄去一枝梅花……这是多么美好的朋友圈感情。北宋林逋壮游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种梅养鹤,终身不仕亦不娶,时称其“梅妻鹤子”。他的一首《山园小梅》,开天辟地,咏梅第一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诗里的“山园”应该是林逋所居的“巢居阁”阁外的园林。如果纳兰性德早生数百年,跟“梅妻鹤子”为伍,是否会改写人生?我是晓枫微红,请走过路过的亲们帮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