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传奇,一石一灵犀陇上幽谷崖晚

2023/3/12 来源:不详

文/郁见墨香

图/郁见墨香

有故事的山和石被赋予了生命,灵动地流转于光阴交替间,千百年不衰不竭。

喜欢徜徉于山水间的人,总会忍不住试问所见的一山、一石是何出处。比如以险著称的华山,之所以险峻犹如刀削而就,传说是沉香为救被困山下的母亲,持巨斧生生将这本是一体的山脉劈作两半,才有了后世人们看到的绝峰断崖,云腾极渊。

所以,人们说到华山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到劈山救母的故事。好像没有故事的山和石,再美丽也只不过是以它固有的形态存在于天地间。有故事的山和石则被赋予了生命,生动的流转于光阴交替间,千百年不衰不竭。

许是上述观点在作祟,我总觉得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美丽动人的故事。梨树湾因为一棵参天的古梨树而得名,书房背因为古时有人在那里开办私塾而被人记住……对自己家乡的景色我总是看不够,对那些从小听到大的故事也总是听不够。

今天郁姐姐就和朋友们说说,离家不到二里地的崖晚霞幽谷,还有那些与野马河一起流淌了千年的动人故事。

崖晚霞位于成县县城向西十五公里处,自沙坝镇杨坝村沿野马河顺流而下,谷长约五公里。山谷中峻峰林立,碧水潺潺,几乎每隔个半公里就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坊间一直流传着“人人都说西狭好,不知东狭也有宝”的顺口溜。当然,说它可以与以东汉摩崖石刻享誉全国的国家4A级景区媲美,多少有些夸张。但是,崖晚霞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美在自然。

每次去崖晚霞,路过一片半是碧草,半是清流的开阔地,我都会想到“老君放牧碧草滩”的神话传说。最让我入迷的还是听地头儿上犁地的老伯,点上一锅旱烟,绘声绘色的讲述“老君放牧碧草滩”的故事。仿佛只有伴随着一丝丝青烟缭绕,这故事才更像故事本身,神秘而生动,让人有着无数遐想。

相传上古时期,临水而筑的杨坝村地处低洼,村民岁岁遭受洪涝灾害。那一年适逢太上老君下界云游,当他骑牛路过时,见这里的民众饱受疾苦,食不果腹。于是大发悲悯之心,当即命座下青牛犁开河道,引水入江。至此,河道周边的民众才得以生息。

历经数百年,老君自南天门遥见这里森林茂密,百姓丰衣足食,牛肥马壮,心中大喜,便降落祥云,再游人间。

当日便有一杨姓老人白日入梦,梦见一老头,仙风道骨,手牵一头健硕的大青牛,行走在石板上,踩踏出了很深的蹄印。老人梦醒后觉得蹊跷,便连忙跑到谷中去看,果然看见一排排蹄印深深印在石头上。老人方知是老君托梦,忙召集乡邻备好香蜡参拜,拜谢老君庇佑他们风调雨顺。

此后人们都说有了老君爷,才有了杨坝这块金盆宝地,当地百姓为了感谢老君爷,在杨坝村的一处小山梁上,修建了不座道观,观内正庭供奉着道家三大教主像,老君爷居中,让他受乡民们的世代香火供养。据老人们说道观解放前期被改建为杨坝小学,如今的杨坝小学依旧建在当时的原址上。

无神亦无庙,老柏参天照,青牛去无踪,老君任逍遥。岁月悠悠,唯一留给今天的我们无尽遐想的,也只有老君牧牛滩上那深深的蹄印。

西王母金簪化玉泉、二郎神迫走二郎乡、李自成隐居悬天崖、赵法官立威斩妖台、观音滴水成莲台、芳草女魂归烈女潭、杨老汉藏宝鉴孝道……这一个个口耳相传至今的故事,不管后人用怎样的文笔去撰写,不论是赞颂不畏神灵,为民除害的道士赵法官,还是歌颂向往爱情和自由的女子芳草,其实都是在向我们诉说着生活在野马河畔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性真善美最淳朴的诠释。

晚霞谣

郁见墨香

斜阳向晚风落霞,

飞泉过崖散琼花。

野马奔涌十数里,

青牛衔草望东狭。

(图文原创,感谢雅阅!喜欢的朋友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