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谷雨好时节,杯盏中品味最后一抹春色
2023/6/26 来源:不详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第六节气,也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出现在每年公历的4月19日至21日之间。所谓“春雨贵如油”,此节气春雨绵绵,降水增多,秧苗润泽,农作物速生。
暮春时节,天地已经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五个节气,植被绿色,阳光充足,显示出勃勃生机。谷雨时分,中国人有走谷雨、赏花、品茗等传统习俗,南方人士尤好谷雨茶。
谷雨茶亦称“雨前茶”,是谷雨前用细嫩芽尖制成的茶叶,此时的茶树为春雨滋润,随气温升高,芽叶生长快,较之明前茶(清明节前采摘的茶),更富维生素和氨基酸,香味浓厚,经久耐泡。
明代钱塘人许次纾曾著有《茶疏》,便提及雨前茶之妙:“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若肯再迟一二日期,待其气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
谷雨时节,春风吹拂一垄垄翠绿茶园,茶农们采撷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回家晾干、杀青、搓揉、烘焙,在茶香飘散中成就了“叶肥汁满汤浓”的雨前茶,被称为茶中上品。
如此之好的雨前茶,历代诗人自然不会错过。
唐朝著名诗僧齐己作《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这篇古诗,写到了谷雨节气,人们在茶垄间摘茶,因为只摘嫩芽,所以很难摘满一筐,不觉天色已晚,招呼邻居来煮茶品茗,还将一年一度的春茶寄给远方朋友。诗词寥寥数笔,却犹如置身于谷雨茶园,道尽了摘菜、煮茶、赠茶之趣,富有禅意。
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对谷雨茶的喜好,则到了以茶比酒的程度,他在《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写道:“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暮春时节很美,柳絮纷飞,柳条游动,一夜风雨洗过满城的春花。在东门外饮清明时节酒,与在家中饮谷雨茶,哪个更惬意呢?黄庭坚没有给出答案,对谷雨茶的喜好,却跃然纸上。
宋代隐逸诗人林逋也曾作《尝茶次寄越僧灵皎》,其中生动描述了谷雨茶的特点:“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腻绿长鲜”四字,传神地总结了谷雨茶叶芽肥厚、色泽翠绿、香味长久。“瓶悬金粉”,是指越僧灵皎饮茶使用的涂有金粉汤瓶,而林和靖并不在意奢华的茶具,只在乎茶汤本身。宋时流行点茶,在被杯盏中搅动打出茶沫,犹如“筋点琼花”,诗人笔下谷雨茶,正是本人淡雅性情的写照。
到了清代,郑板桥也是雨前茶爱好者,他作《七言诗》写道:“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作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谓“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这首诗,凝练了郑板桥竹在竹林间饮茶、作画、赏景的文人之乐。且看这样一幅画面——无风无雨的晴朗天气,翠绿的竹子节节高,最喜欢晚风中招待好友,泡一壶松萝好茶,随性拿起笔墨纸砚,寥寥几笔勾勒出新竹叶,再描绘出远处山峦。清明连着谷雨,正是品味春茶好时节。
清代诗人林以宁的两首《谷雨》也颇有趣味,其中“童子佩壶寻涧水,涤瓯明日试新茶”“村姬结束新螺髻,傍晓比邻唤采茶”,用村妇结伴采茶、童子佩壶寻好水、洗涤器具泡茶等生动描写,描绘了谷雨时节的茶之乐,可谓传神。
谷雨时节,不妨在一杯春茶中品味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留住这最后一抹春色。毕竟,再饮春茶,待等来年了。(作者: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