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渡江路到甘泉路

2022/12/11 来源:不详

清晨,淡淡的晨雾。多久没有在这时段在城区晃荡了。古城的十字路口在人民商场处。曾经,那里是扬州的地标。渡江路、国庆路、广陵路、甘泉路等四条路,以人民商场为起点,辐射到四方。

四条路的两边,都是悬铃木。我们小时候叫它们梧桐树。第一次看到凤凰只栖梧桐树时,心中有一点疑问,就是这种树吗?冬夏两季,悬铃木颇具风姿。夏天浓阴密布,行走在这几条路上,温度比其它地方要低个三五度吧。

这个早晨,从江阳路过桥,过了南通路进入渡江路。想不起来,上次这么早走渡江路是哪一年了。能记住的是,那次是步行,一直穿过渡江路、国庆路,从盐阜路左拐去了冶春本部,为了一顿早茶。那一次,天没亮就从城市西区出发,散步走了两三个小时,才走到冶春。

眼看着天色慢慢亮起来,空寂的街道渐有人声。那是古代文学中的引车卖浆之流。申明一下,这里绝无轻慢的意思。因为,唤醒城市的人,一定是打扫卫生的工人。

这次早早出门,为了去宋夹城逛逛。从渡江桥渡江路走,有点“上扬州拢湾头”的味道,为的是好久没有的体验,还担心太早了公园没有开门。我没有上网查询开门时间,到了后该怎样便怎样吧。当然,被关在公园门外,不如到城区穿一次。

整修过的渡江路,多了些古色古香。上班时,经常的这条路上转转。从南河下出发,巷陌纵横。随便走进一条巷子,顺着巷子的走向转悠,不辨方向,不问长短。然后,随意从哪一条巷子转出来,便到了渡江路上。

曾经渡江路有几个商场。不知道风水不好还是其它原因,都没有站住脚跟。如今渡江路好像只有小吃了。因为太早,所有的商店没有一家开门。我喜欢的锅盖面,嗖地滑了过去,让出门时设想开门便吃的计划,破了。

大家都没开们,它一定也没开,不遗憾。看到一个中年女子,搬出一个大盆,里面是拌好的糯米。想起来了,每年端午前卖粽子的一家店。她家粽子品种繁多,还有洗涤好煮熟的咸鸭蛋,生意很好。居然,早上看到的第一个买卖人,是准备包粽子的女子。将糯米与粽箬放在明面儿,证明货真价实,不需要广告。这是经商的一种手段。

过了人民商场,是国庆路。这一段的核心是教场一段。那里有家菜根香饭店,曾经是扬帮菜比较好的一家。后来很善变,终究变得失去了踪影。教场从躲在深闺到开门迎客,少了些含蓄多了点直接。一家接一家的饭店、小吃、串串、烧烤等挨在一起。这里最热闹的点在晚上。早上却是极冷清的。

到文昌路口红绿灯了。这条路扩宽后,这一段开始叫琼花路。统一后的文昌路,比当年长了好几倍。沿文昌路从江都到六合,可以纵马江湖,快意地走。路上有城市的喧嚣,也有乡村的农田。春天看“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夏天看成熟的麦穗,累累的油菜籽。秋天一片金黄的,必定的稻谷。

大路两边的绿化带,秋天尤其美。绿黄红紫的变幻,是秋天树叶的绽放。乌桕树红得发亮的叶子,胜过好多花开。

与国庆路相交的这一段,最美的也是最有岁月感的存在,是老白果树。深藏在工具二厂大院里的白果树,随着道路拓宽,伫立到了路中央。逼仄的空间变大了,它们的生命力再一次焕发青春。老市政府门口的一对明代石狮子,道路拓宽后退到了后面。它们与明代的家具风格一样,清秀、简洁。

上到国庆路上,路人好像多了起来。路口的清真店,门还锁着。电烤鸡的香气,没有。一路上有不少桃酥啊、糕点啊、奶茶啊等等的小店,一律关门上锁。估计他们的上班时间,当在十点左右。

东关街与彩衣街,像一根扁担的两头。挑扁担的人站在国庆路口,一头挑着扬州双东古街道的历史,一头挑着更加接地气的彩衣街繁华。我很喜欢彩衣街上一家面食店,最喜欢买一种厚厚的原味面饼。不需要任何作料,就为了品尝小麦本身的味道。

脑袋左右张望了一下,估计没开门,没有拐进去。继续前进到路口,不宽的盐阜路那边,是宽宽的史可法路。我左拐了,拐进盐阜路。我此行的计划是:从万福路经过宋夹城南门、东门,直奔西门。

我喜欢走西门,没有其它。进入城门前站在吊桥上东看西看一会,再到瓮城里走走站站。感受下自然与人工,幽幽蜿蜒的水道与厚实沉重的古城,如此而已。

过了古城区,我开始撒开了速度。长春路上水杉,看着我飞驰而过。过了瘦西湖紧闭的老北门,过了傍花村,很快到了宋夹城西门。

停车,走路,进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