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传说隋炀帝看琼花
2022/5/9 来源:不详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皇帝之一。隋炀帝在传说中,始终是一个暴君形象。
编辑
黄佳
传说中,隋炀帝命麻叔谋为开河都督,此人凶狠残暴,喜蒸食小儿,遂使后来江淮一带小孩夜哭,大人常用“麻胡子”吓之,使其不哭。“麻胡子”(方言称“妈乌子”)即麻叔谋,“麻胡子”的形象,竟然于千百年间被家长们久试不爽地用来教育孩子。
隋炀帝看琼花的传说,一千多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世代相承,家喻户晓,成为扬州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人说,这个传说“几近乱真,给琼花的身世和历史制造了极大的混乱”,恰也道出了其影响之深远。连清代学者孔尚任也毫不置疑地称:“琼花妖孽花,扬州缘此贵。花死隋宫灭,看花真无谓。”
隋炀帝看琼花是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传承中出现过几个版本,但故事脉络基本不变。说的是隋朝时,扬州东门外居住着一对情投意合的年轻人,男的叫观郎,女的叫芍药。观郎心地善良,某日救助了一只受伤的白鹤。白鹤为感谢观郎,从天际给他衔来一粒花种。观郎与芍药将花种埋入土中,于是长出一株天下无双、清丽无比的琼花来。一时间,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争相前来观赏琼花。隋炀帝闻讯后,也开运河、乘龙舟来看琼花,一路上劳民伤财、极尽奢侈,招致民怨沸腾。当隋炀帝来到琼花台前,琼花不愿见昏君,突然间就凋谢了。隋炀帝气急挥剑,欲砍琼花,这时白鹤从天而降,携琼花化为一道金光而去。从此,人们为了记住琼花盛开的美好时光,便将观郎和芍药居住的地方分别唤作观巷街和芍药巷,把琼花生长的地方称为琼花观及琼花台。
扬州历史上生长有琼花,应是确信无疑的,但初见于何时,至今未有定论。清《琼花志》云:“郡志谓花植于汉唐,两荣于宋,一揭于金,再枯于元,为琼花之始末。”扬州已于年将琼花定为扬州市花,后又于年将芍药增补为扬州市花。扬州市政协出版《扬州市花》一书,经考证后认为,琼花始植于唐代。
琼花的高洁与美丽,也为世人所公论。历代歌咏琼花的诗篇不计其数,扬州琼花名扬天下。人们将世间最美好的词语用来描述琼花,其中以韩琦的诗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琼花消逝后,关于琼花的由来也颇有说法,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其中一种说法,即琼花绝非聚八仙,属母本聚八仙变异而来,但这种变异是举世无双和空前绝后的。
与琼花关系紧密而久远的是扬州琼花观。琼花观原名后土庙,始建于汉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宋时庙里生长的琼花扬名天下,后土庙也就被称作琼花观。琼花观也曾被称为“蕃釐观”,那是宋徽宗所赐名并御书匾额。“后土庙”名称比“琼花观”早出许多,宋代皇帝的题匾至今仍悬于观前,但老百姓只知道叫琼花观,扬州历史上“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的赏看琼花盛况以及“隋炀帝看琼花”的传说太深入人心了。
史学界对于隋炀帝的评价与隋炀帝看琼花传说是不一样的。隋炀帝在民众心中是昏君、暴君形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民众对宫廷政治知之甚少,他们的认知来自隋炀帝强征民夫、穷奢极欲给人民造成灾难的直观感受;二是隋亡以后的唐代君主,总是千方百计地诋毁前代君王,营造了强大舆论导向,以稳定自身的统治地位;三是隋炀帝死后葬于扬州雷塘,屡遭雷击,人们将这种自然现象与“上苍报应”联系在一起。隋炀帝功过是非可由史学界去研究,而在民间传说中隋炀帝只不过是封建帝王的象征而已,表达的是民众质朴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
(投稿:zgy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