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全传中哪些人物的死令您感到惋惜和

2023/4/13 来源:不详

一部《说唐》,塑造了上百个人物,得以善终的不到十之二三。而那些亡故的帝王将相中同样不乏令人敬佩的英雄豪杰,所以值得惋惜的不少。但若说惋惜的同时还令人替死者不值的,个人认为共有五位。

神箭射九州,魂断断密涧

听过评书《隋唐演义》《兴唐传》的朋友一定都知道书中的“神射将军”谢映登,实际在这两部评书蓝本《说唐全传》中,箭术天下无双、百步穿杨的并非谢映登,而是经常和他一起同进同出的王勇王伯当。

《说唐》中李密在成为瓦岗之主后恩封五虎将,分别是秦琼、邱瑞(死后罗成填补)、程咬金、王伯当、单雄信。这其中秦琼是天下第十六条好汉,单雄信第十八,而邱瑞的实力与巅峰期的秦琼伯仲之间,程咬金虽然整体武艺一般,但前三斧威力惊人。只有王伯当武艺平平,却凭借过人的箭术入选。

在徐茂公、魏征、秦琼等人被逐出瓦岗后,七彪、八猛、十二骑陆续出走,等到王世充兵伐瓦岗时,只有王伯当、张公谨等寥寥数人依旧在瓦岗驻守。李密率众投唐后,李渊大封瓦岗诸将,只有王伯当婉拒了封赏,甘愿留在李密身边。

很多人不理解王伯当为何如此执着于李密,个人觉得这和性格、经历有关。虽然和单雄信、齐国远等人一样属于绿林中人,但做响马并不是王勇的追求和抱负。想当初,王伯当曾考取过大隋朝的武状元,只因不满杨广倒行逆施、昏庸无道,才一怒之下入了绿林。但是从内心来讲,他何尝不想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众兄弟大反山东后,在瓦岗建立了“大魔国”,原本这是一次逐鹿天下的机会。但是谁都看得出程咬金并不具备一个上位者的能力,所以尽管瓦岗实力强大,但看起来更像一个玩闹的草台班子,这让满怀抱负的王伯当多少有些失望。

直到李密上位后,“大魔国”改名“西魏”,李密也凭借出色的能力让瓦岗内外焕然一新,这让王伯当重新燃起了斗志,也有了新的生活方向。他认为,李密就是那个值得他真心追随的主公。

也就是说,李密是王伯当心中第一个真正的主公。所谓“忠臣不事二主”,所以在李密得到萧妃逐渐沉沦后,王伯当并没有弃他而去,因为他相信有一天李密能够变回那个雄才大略的瓦岗之主,即便投了唐,王伯当依然因为敬佩而忠心耿耿地选择留在李密身边,就算今生也无法实现人生理想也无怨无悔。

但是他终究是错付了,李密对比李渊、李世民确实有不小差距,他不仅心生反复,还将东山再起的想法告诉了妻子,而他的妻子却是李渊的侄女,于是公主的指责惹怒了李密,被其一剑斩杀。

当王伯当看到公主的尸体、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他才终于明白,李密并不是他想象中那样出色,但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的品性或者说人性不允许他在此时抛弃李密。于是只好保着李密出逃,最终被追兵堵进了断密涧。

面对李世民的招降,王伯当不可能不感动,但是此时他已经没了目标和理想,于是纵马佯攻,结果乱箭穿身而亡,也算求仁得仁吧。

急公好义真英雄,舍己为人大丈夫

杨广为了南下扬州观看琼花,下令麻叔谋督造大运河,而这麻叔谋却是个丧心病狂的恶魔,他好食小儿肉,将沿河两岸的孩童吃个精光,之后变本加厉,居然命附近州府进献小儿供其食用。传令兵到了相州,知府高谈圣勃然大怒,将其斩杀。麻叔谋闻报,率领大军,兵围相州府。

离相州不远的金顶太行山是天下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的山头,这是一个急公好义的好汉。闻听此事,点齐人马杀奔相州,斧劈麻叔谋,救下了高谈圣,并拥立其为“白御王”,成为其麾下兵马大元帅。

扬州之战,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汇集扬州参加武举之战,雄阔海因江湖公开未能参加,等赶到时城中已经一片大乱。隋军欲落下千斤闸将众反王困死。雄阔海此时已经急行了一日夜,水米未尽,可以说又困又乏、饥肠辘辘,可是见此情景却顾不得疲累,力托千斤闸,助反王联军脱困。这一托就是整整半日,待反王大军悉数走脱后,雄阔海终于支持不住,力竭被压死在千斤闸下。

舍己为人的真英雄,他的死自然是让人惋惜的。但是整整半日,反王大军都只顾着自己逃命,没有一个人想到救他们的雄阔海。就像很多朋友说的那样,但凡有人驻足拿东西把千斤闸撑住,雄阔海也不至于枉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反王现在是联军,但是明天可能就是仇敌。雄阔海救得人中有朋友,也有敌人,如此牺牲,实在太不值了。

忠勇四宝将,自刎表心志

临阳关总兵尚师徒,因拥有“马鸣盔”“七翎甲”“提颅枪”“虎雷豹”而被称作“四宝将”。瓦岗征讨大隋时,头一战便是攻打临阳关,五虎将之一邱瑞因为是尚师徒的师傅,便自告奋勇至关下劝降。

邱瑞原本以为凭借师傅的身份和对尚师徒的教导之恩,只要晓以大义,弟子必定开关投降。谁成想尚师徒不仅不听劝,反而把邱瑞一通数落,气得邱瑞当场与之动手。尚师徒扯动虎雷豹痒毛,致使邱瑞坐骑跌倒,本人也被掀翻。为了坚定自己对大隋的耿耿忠心,尚师徒在犹豫过后手起枪落,将恩师刺死。

之后面对骁勇无敌的裴元庆,尚师徒又设计让新文礼将其引入庆坠山,点燃火雷、柴草,致使这天下第三条好汉闷烧而死。

即便如此,瓦岗诸将并没有仇视尚师徒。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无论怎样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最终尚师徒被围困时,秦琼依旧出言劝降。对尚师徒而言,他何尝不知道杨广是无道昏君,又何尝不知道瓦岗是带民伐罪?可是他是大隋的臣子,他的内心不允许他反叛,所以尽管他和秦琼惺惺相惜,但最终还是没有迈出那一步,他将自己的四宝相赠,并托孤秦叔宝,之后横剑自刎。

总体来说,尚师徒智勇双全,忠肝义胆,这样的人才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非常抢手的,为昏君送命着实不值得,但是最终却依旧选择了尽忠而亡,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说到大隋一方的大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靠山王”杨林,按照书中所说,他本是上界计都星临凡,天下第八条好汉。在年轻时追随兄长杨忠征伐天下,所向无敌。杨忠去世后,杨林主掌大周兵权,这才使得杨坚得以倚仗叔父的威势篡周建隋。是的,在《说唐》中杨林是杨坚的叔叔,并非杨广的。

可以说大隋朝的江山是杨林一手打下来的,所以大隋对于杨林而言不仅是一个需要自己效忠的国家,某种程度上更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杨广倒行逆施,使得天下狼烟四起,可是杨林又能如何?杨氏一脉只剩下一个杨广,除了他又有谁能继承大统?这个天下及时破了、坏了,老王爷能做的只是尽力补救,别无他法。

最终,孤注一掷的靠山王在扬州设下连环绝户计,可惜天意难违,先有紫阳真人派出千年狐狸一泡尿打湿了提前埋下的火雷大炮,又有雄阔海力托千斤闸,助反王脱困,使得众反王成功突围,逃出了扬州城。不甘心的杨林率领大军于龙鳞山与反王联军展开决战,最终葬身于罗成的回马枪下,为大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奸佞惧其势,反王惧其威,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提到杨林都会竖起大拇指,恭恭敬敬叫一声“王爷”。救社稷于累卵,扶大厦之将倾,杨林无疑是可敬的。可正是这无声无形的束缚使得杨林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杨林也是可悲的。

杨林阵亡,大隋再无靠山……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提到隋唐小说中的悲情英雄,至少有九成朋友首先会想到单雄信,一个义薄云天、顶天立地的汉子,可惜最终不得不承受“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凄凉。

作为绿林总瓢把子,每个山头劫了大风都需要向其报备,所得收获也有一半要送到二贤庄。这并非单通巧取豪夺,而是在绿林道友落难时搭救所用之资,也正是因为单雄信人脉广、罩得住,所以绿林同道才甘愿奉其为主,并上交一半的收入。

同时,单雄信对朋友掏心窝子的好,秦琼落难潞州,若非单雄信搭救,恐怕早就客死他乡,说单通对秦琼恩同再造都不过分。秦母大寿时,单通更是发下绿林信件,命天下绿林大小山头同聚山东历城为秦母祝寿。

程咬金和尤俊达被杨林擒获后,单雄信散尽家财与众兄弟一起大反山东,因此被满门抄斩,这在程咬金即将走向人生终点与樊梨花诉说过往时都有所提及。

为了兄弟,为了义气,单通付出了一切,可是因为和李渊有杀兄之仇,最终他投到了王世充麾下,与兄弟们走到了对立面。他何尝不知道李唐更有发展,可是他别无选择。同时,单雄信并没有怨恨过,毕竟那是兄弟们的前途,他不能自私的因为自己的仇恨要求其他人放弃前程与自己共进退。可是在这个时候,那个被他视作知己的秦琼带着程咬金、罗成来到了洛阳,这让单雄信大为感动,可以说三人的到来犹如黑夜中的一抹光亮,让单雄信重燃了生活的希望,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先有徐茂公挖走秦琼和程咬金,后有罗成临阵倒戈。没有希望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给予其希望又亲手毁掉。于是心灰意冷的单雄信单骑踩唐营,被忘恩负义的罗成生擒活捉。

刑场之上,单通正式与众兄弟决裂,又在罗成催促时破口大骂,最终被罗成一剑砍作两段。

单雄信一生都在为了一个“义”字劳碌奋斗着,可惜……惋惜和不值,似乎就是为他量身设定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与解读方向,感受自然各不相同。上述内容仅代表个人,不喜勿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