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区芯地标南京发布

2023/2/21 来源:不详

省会功能核心区

南京中心城区

努力成为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

的示范窗口

这里是鼓楼区

力争“千亿级”

崛起集成电路“芯地标”

这里是浦口区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

南京市各区“十四五”规划

系列新闻发布会

01鼓楼区介绍“十四五”期间打造“中心城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相关情况

面向“十四五”,作为省会功能核心区、南京中心城区,鼓楼将坚持“首善之区、幸福鼓楼”美好愿景不动摇,坚定“全域首善、全域创新、全域美丽、全域幸福”四条路径,全面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美丽古都典范区、民生幸福样板区、安全韧性标杆区”,努力成为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示范窗口。

(滑动查看全文)

01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鼓楼锚定“四高四区”再发力

按照南京建设“四高城市”的总体部署,结合区情实际,在集思广益、汇聚众智基础上,确定了鼓楼“十四五”时期“四高四区”功能定位。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着力完善“三主四特”现代产业体系,厚植创新型和服务型经济竞争优势,构建以鼓楼高新区、滨江商务区、幕府创新区为引领,以主城硅巷为支撑的“全域高新区”格局,打造“长三角区域总部首选地”“都市圈创新总部集聚地”,推动经济密度进入国内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前列。到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亿元。

(二)塑造高颜值形象,打造美丽古都典范区。坚持将自然人文融入城市更新,以最严举措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空气质量“两降一升”、水环境治理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打造宝船、下关滨江、上元门三大城市客厅,统筹推进四大片区协调发展,努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新画卷”。到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稳定保持在80%以上,主要水体达到Ⅳ类水质,城市公园绿地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12公里长江鼓楼段成为南京最美江岸。

(三)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打造“江苏最好、全国首善”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强区,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优化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功能、丰富文化体育供给。到年,基本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南北均衡”发展,美丽社区建设达标率99%,民生幸福指数保持省市领先。

(四)推进高效能治理,打造安全韧性标杆区。传承鼓楼社会治理“优势基因”,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智慧化,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法治鼓楼、和谐鼓楼、平安鼓楼、诚信鼓楼建设步伐。到年,公众安全感保持98%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0%,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治理现代化新路径。02

新征程展现新作为,鼓楼深化“四个全域”再出发

年7月,区委二届七次全会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南京愿景、“首善之区、幸福鼓楼”奋斗目标有机融合,正式提出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四个全域”。其中,全域首善是统领,全域创新是支撑,全域美丽是标志,全域幸福是目标。鼓楼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四个全域”谋篇布章、明确任务:(一)争创全域首善。未来五年,将继续秉承“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鼓楼精神,始终坚持“三服务一争创”理念,努力将“首善”标准贯穿全程、将“首善”成果覆盖全域。一是优化核心功能。紧扣省会功能核心区定位,持续深化中心片区创新发展和环境品质提升,营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和国际交往功能,推动政务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融合。二是建设“首善”教育。着力解决教育南北均衡问题,努力扩大优质学位供给,不断打造鼓楼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原与高峰;同时,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多方教育力量协同发展机制,构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生态链。三是提高辐射能力。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地标级的会计、审计、法律、规划等专业服务楼宇,为全省乃至南京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更高水平的综合服务。(二)推进全域创新。统筹推进“总部+楼宇”“科创+文创”“园区+景区”建设,在巩固强化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扎实推进发展动能转换,打造传统产业和创新动能交融互促的“混合动力发动机”。一是突出“全域高新区”建设。高新区以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国家级区块链产业示范点”;下关滨江商务区聚焦高端载体功能迁入和产业导入,高标准建设长江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打造航运服务全产业链生态圈;幕府创新区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智慧城市、都市工业等新产业,“十四五”将新增万平方米载体空间;环南艺文化艺术街区紧扣高端商务商贸和文化创意产业定位,全力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二是突出楼宇、硅巷“双轮驱动”。一手抓楼宇经济稳住基本盘,推广新华大厦不停业改造提升、紫峰大厦产权整合等楼宇活化经验,打造更多亿元、五亿元、十亿元楼宇,力争“十四五”期间13个街道都有亿元楼宇;一手抓硅巷建设下好先手棋,以环南大知识经济圈为引领,进一步加强与驻区各高校深度合作,努力打造海内外校友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力争“十四五”末建成硅巷载体超60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家。三是突出产业提档升级。力争“十四五”末高端商务商贸业收入突破亿元;软件服务业收入翻两番、占全市比重达1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0%;打造一条新医药新健康产业链,形成医疗机构、器械、研发、应用规模发展集聚区。(三)打造全域美丽。统筹做好污染治理、有机更新、文化彰显三篇文章,努力把鼓楼打造成为美丽古都示范窗口。一是彰显生态美。重点是推动区域水环境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标治本并重”,确保“十四五”水务资金投入相较于“十三五”规模不减、占财政支出比例不降,把金川河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湖样板。二是彰显宜居美。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出新更加突出功能导向,危房治理力争打造一批“三原翻建”样板工程,棚户区改造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合作更新等多元模式。三是彰显文化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创建,重点打造环南艺艺术文化街区、环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等特色文旅产业空间,切实增强鼓楼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四)实现全域幸福。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民生需求,努力营造具有生活温度的幸福家园。一是建强家门口的医疗。充分用好南部片区医疗资源密集优势,继续深化“医联体”建设,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进一步建强北部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大服务半径,切实形成“条块结合、联建共享、特色发展”的区域卫生协调发展模式。二是完善有尊严的养老。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拓展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康复护理、医疗卫生、临终关怀等为老服务项目,让老年人在鼓楼更有尊严地生活。三是强化本质上的安全。聚焦老旧小区、高层楼宇、“三合一”场所等重点领域,筑牢安全生产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三道防线,力争全区“十四五”期间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提升。

02浦口区介绍集成电路产业“十四五”规划相关情况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芯片之城,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浦口作为南京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的主战场,坚持把集成电路作为全区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布局、培育壮大,经过5年深耕细作,产业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变化,正逐步走上产业发展的快车道。踏上“十四五”发展新征程浦口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江北明珠”、打造“地标性产业高地”的决策部署攀登创新高,规模超千亿聚力打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滑动查看全文)

优势凸显“因江而困”转变为“缘江而兴”起笔“十四五”,浦口积极调整适应发展格局新变化,在新起点上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今年一季度,全区GDP可比价增长18.5%,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实现了“开门红”。1-4月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2.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3%,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3%。过去的浦口因江而困,长江天堑成为了浦口发展最大的阻碍。随着跨江交通大发展,现有“三桥两隧三轨”连通长江南北,到年将有17条过江通道连接江南,真正实现“一江两岸、联动发展”。如今的浦口缘江而兴,迎来了发展的风口,是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的“主战场”,是南京跨江联动发展的“前沿哨”,是长三角地区向内陆腹地辐射的“桥头堡”,一颗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生态宜居、现代开放的“江北明珠”正冉冉升起。浦口抢抓战略机遇。“十三五”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各省市加快构筑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南京提出将集成电路打造成“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在其“一核、两翼、三基地”的总体布局中,浦口区成为“一核”的重要载体,被寄予厚望。

南京发展正从“秦淮河时代”走向“扬子江时代”,江北将打造为南京的新主城,浦口作为江北新区的重要板块,未来将成为南京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创新实践的重要试验区、城乡融合的重要样板区。

五年深耕“创业者”成长为“生力军”作为发展的新城,必须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年,浦口顺应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举全区之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快速成长,迅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浦口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已集聚上下游企业家,占全市的1/4;去年实现营收亿元,占全市的1/3。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浦口区增长最快、工业占比最多、份额占全市最大、集聚企业竞争力最强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聚发展。在芯片封测领域,有全球第六、全国第二的封测企业华天科技,以及长晶科技、芯德半导体等一大批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在芯片设计领域,引入了美国凯鼎电子以及士兰微、晶晨半导体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今年上半年,又有三个百亿级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落户浦口,特别是在材料领域引入了一个百亿级基板项目。浦口经济开发区作为集成电路产业主要承载地,已打造各类创新载体和标准化厂房万m,集聚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类企业余家,先后创成省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基地、省特色创新集成电路示范园区,在全省91家省级开发区中位居第2,超过8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近年来核心指标逐年倍增,打造了各类创新载体近80万m,集聚集成电路设计类企业40余家。浦口区在全市率先探索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产业发展的模式,全国区县一级层面率先成立了3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方面资金,与元禾璞华、武岳峰资本、华芯投资、君海创芯、中信建投等头部基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设立产业基金28支,总规模达亿元。

领导干部“一对一”挂钩服务重点企业、《浦口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系列文件出台、“拿地即开工”“一站式代办”“金牌系列”等服务品牌打造,浦口区提供全面周到的惠企服务,全力当好企业的“店小二”。

催生蝶变“十四五”聚力打造“芯地标”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上一个五年,从零开始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站在“十四五”起点上,浦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聚焦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地标,推进龙头企业产能提升、产业链缺失环节补充、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集聚、规模企业数量扩容、供应链配套关系强化、升级迭代项目增进,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大背景下,依托南京经济发达程度高、科教人才资源多、营商服务环境好的基本面,充分发挥浦口龙头企业集聚,产业体系完善、基础好,区位、后发、资源优势明显的小气候特点,浦口正成为全国发展条件资源最好的地区,必将成为全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具潜力活力的地区。力争到年,产业营收达亿元,企业达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超家,产业规模占到全市40%以上。到年,产业营收达0亿元以上,企业总数超家,拥有3家以上年营收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产业人才突破2万人,产业规模在全市占比超过一半。推进产业链条从“全”向“强”迈进。从注重补全产业链向补强产业链转变,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编制全产业链招商图谱。全力抓好“龙头项目”“链主企业”引进,加大对华天等重点企业的服务力度,推动企业高效达产扩能。加强和中科院半导体所、微电子所的合作,向创新源头进军。深入实施集成电路“小升规”“领军强企”行动计划,打造一批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扶持政策从“广”向“专”迈进。从注重政策的普惠性向注重政策的针对性转变,制定出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独角兽企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和科创平台引进等一批扶持政策,大力推进提升产业载体、培育重点企业、强化创新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项行动。推进配套设施从“有”向“精”迈进。从追求配套设施的完善向追求品质转变,加快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全市首个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今年竣工交付余套,同步完成丝兰湖、琼花湖等3套人才公寓。推动一批高端商贸综合体和星级酒店以及名校、名医院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

推进产业生态从“好”向“优”迈进。从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向打造标杆转变。以建设省大学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地、集成电路实训基地为契机,探索产教融合、多方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南大、东大等7所在宁高校,设立“浦芯精英”奖学金,推进人才集聚。积极对接芯谋研究、SEMI、中半协等顶尖机构,筹备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招商推介活动,打造特色品牌。创新“竣工即验收”等审批模式,巩固“拿地即开工”等改革成果,着力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一流营商环境。

蓝图已经绘就

奋斗正当其时

图片来源

鼓楼微讯、浦口发布

编辑

小布

有住鼓楼区、浦口区的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