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明智的李成器让皇帝的逝世

2023/2/20 来源:不详

玄宗李隆基即位的开元四年(年),改封李成器为宁王,实封采邑累计达到五千五百户。开元二十九年(年)。这一年的冬天异常冷,霜花凝结,冻在树木枝干上一片雪白晶莹,远看如玉树琼花,非常奇异而美丽。这是由于气候骤冷而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我们现在的气象学称之为“雾凇”现象。对于这现象,唐代的人们却认为,这就是《春秋》中所说的“雨木冰”,又叫“树介“。”所谓“介”者,本意为铠甲,我国民俗,白衣乃孝服,树木身披白色铠甲,有为某人戴孝之意。李成器看到这种“树介”现象后,不由得长叹一声,说:“此俗谓树稼也。谚曰:树稼,达官怕。必有大臣当之,吾当之,吾其死矣。”所谓树稼一词中,“稼”为动词指种植桑树的一种方法,民间取桑之谐音“丧”字,故“树稼”是树木预警,表示将有丧事来临之意。

而这个丧事绝不是小门小户平常人家的丧事,他们不配由上天亲自预示,只有身份高贵、地位显赫的大臣之折损,才会惊动上苍的怜惜并在人间有所警示。李成器正是这样的达官显贵,凤子龙孙,所以他才为之深深叹息,感叹生命将要离他而去,感叹人生如此匆匆而过。这一年的十一月,李成器果然不治病逝了,时年63岁。玄宗闻听噩耗,“号叫失声,左右皆掩涕。”看来这巨大的悲痛使他在朝堂之上完全失态,不但失声痛哭,而且悲号不止,左右的朝臣们也念及李成器生前的谦恭好德而禁不住掩面啜泣。

从这里看,李成器的为人处事是很成功的:他身为大哥,能够谦让和关爱兄弟;身为朝臣,能深明大义;身为同僚,能宽厚待人。为了表达对大哥宁王故去的深深哀痛,第二天,玄宗下制(唐时下诏也称下制)高度评价了宁王一生的功德,其中有:“能以位让,为吴大伯,存则用成其节,殒则当表其贤,非常之称,旌德所在。“能以位让”,自然是指皇帝的至尊位置;“为吴大伯”是一个出自商末周初的故事。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吴太伯(即玄宗制文里的“吴大伯”,太、大,古为通假字),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其中季历最有才干而且还生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儿子姬昌。

吴太伯为长子,理当继承太王的爵位和封地,可是周太王却想把爵位让给贤能的三王子季历,由季历再传给王孙姬昌。眼前的难题是,长子吴太伯并无过失,这让周太王好生为难。吴太伯知道了父亲的难处,就借口为生病的太王采药,同二弟仲雍一起南下,从此再没有回来。吴太伯来到了长江三角洲的吴越地区,断发纹身,与当地少数民族融为一体,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君王的先祖,这是后话不提。

由于吴太伯的主动避让,周太王顺利地将王位传给季历;季历再传给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后来文王又传位给儿子周武王,最终夺取商王朝的天下,建立了西周王朝。如果推功论赏,周王朝的建立,与吴太伯的主动让位是分不开的。这里,玄宗皇帝是用吴太伯的典故,来评价李成器的豁达心胸和对兄弟君王的忠诚信赖。对这样至情至理的人,活着就要托付于重任,以成全他的高风亮节,死了也要称赞表彰他的贤德仁义,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有功于社稷、有功于君王、有功于百姓。所以对他的称号必须非同凡响,让人们一听到这个称号就能明白他的贤德所在,好像一面记述着他功德的旗帜,高高飘扬,使世人都仰目而视。

为了这个非凡的封号,群臣们仔细研究推敲。最后还是玄宗皇帝亲自拍板:“推功向善曰让,德性宽柔曰让,敬追谥曰让皇帝,宜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让皇帝”的封号由此而定,并传旨有关部门选择良辰吉日以帝王之礼册命。对于这个“让皇帝”号的封赐,李成器一家诚惶诚恐,李成器的长子李琎当时已封为汝南郡王,代表全家上书恳辞,不敢当帝号,但玄宗皇帝坚决不允。

到了册封皇帝号的那天清晨,从宫中送来皇帝御衣一副,不久,玄宗贴身近侍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携带玄宗亲笔手书供于灵座之前,书中说:隆基曰:一代兄弟,一朝存殁,家人之礼,是用申情,兴言感恩,悲涕交集。大哥孝友,近古莫侍,尝号五王,同开邸第。远自童幼,一乎长成,出则同游,学则同业,事均形影,无不相随。倾以国步艰危,义资克定,先御极,日月照临。大哥嫡长,合当储贰,以功见让,爱在薄躬。既嗣守紫表,万机事总,听朝之暇,得展于怀。十数年间棣华凋落,谓之手足,唯有大哥。今复论亡,渺然无对,以兹感慕,何恨如之。然以厥初生人,孰不殂谢?所贵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之名,斯为不朽。大哥事迹,身殒让存,故册曰让皇帝,神之昭格,当兹宠荣,况庭训传家,琎等申让,善述先志,实有遗风,成其美也,恭维储言,焉如在,寄之输墨,悲不自胜。”

这段文字并不难懂,主要是追述兄弟之间青梅竹马的感情,及长兄以国家为重,让皇帝位的大义之举和失去大哥的悲怆苍凉、孤单寂寞。在这里之所以引用唐书中玄宗祭文的整段记载,就是希望读者从字里间看到:一个创立了大唐盛世的著名帝王对兄长追忆思念的款款深情;一个华发老人失去至亲骨肉的孤寂无助;一个众生仰望的九五至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精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