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博引热议网友感叹扬州春光这
2023/1/8 来源:不详“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昨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表文章《面对春光只会“哇”“赞”,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引发众多网友关于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现象的热议,短短数小时,阅读量就超过万。由于这条微博文章的九张配图均为扬州瘦西湖景区的春色美景,众多网友据此小试牛刀,或绞尽脑汁遣词造句,或引经据典化用古诗词,盛赞扬州诗画春光。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人民日报》微博文章写道,“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富有思想的文章和精美的图片打动了许多网友。在留言中,网友们纷纷用精美的文字感叹扬州春光。网友“梦忆晨夕”写道:“一湖烟雨,几处楼台。花柳依畔,春色始然。”网友“宁儿东东”说:“桃红李白,春和景明,莫负好春光。”“犹记得几年前去过一次,柳浪依依,粉荷盈盈,五亭桥下碧波荡漾,瘦西湖上游人如织。”网友“那一抹蓝白的身影”如此表达对扬州的喜爱。网友“湘上煮夫”则用一句诗表达了对春天扬州的向往:“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网友“你不是管鑫”也是诗意大发:“恰逢东风穿巷过,疑是仙子叩芳菲。满城尽是夭夭色,何叹人生几回春。”
最近正是扬州的旅游旺季,连日来,扬州繁花似锦、春色宜人,吸引了众多游客下扬州。记者采访发现,有不少来扬州旅游的网友通过微博记录了自己在扬州赏美景、觅美食后的所思所想,也颇具诗意。“从唐诗宋词里,无数次地读到过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我恋慕已久的一个梦。”网友“Leon”在微博中写道:那里有美色美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二十四桥明月夜”“绿杨城郭是扬州”;那里有美文美画《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扬州八怪”驰骋清代画坛;那里有美人美花“千家养女先教曲”“玉女何处教吹箫”“琼花一树世无双”;那里有美食美味,四大名菜维扬菜,东南第一佳味;那里有美感美受“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另外一位网友“feelingchaos”则历数描绘扬州的诗句:“从小我就陶醉于描述扬州城美景与繁华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关情最是扬州路,十里珠楼卷幔看’……尤喜‘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这句,真是写绝了扬州城的妩媚娇柔和江南风光的缠绵缱绻。”
“这里,曾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东南大都会’;这里,曾是商贾如云、漕运鹜集、夜市千灯、富甲天下的‘淮左名都’;这里,曾是钟灵毓秀、珠翠填咽、风景秀丽的‘竹西佳处’。”网友“ying”则笑称:“诗情画意里的扬州,更惹人向往。古人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为一大梦求,看来我要到扬州去圆梦一番了。”